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2 . 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     
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
3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4 . 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认为《慕尼黑协定》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奇耻大辱”。因为该协定实质是(     
A.纵容侵略,避免战争B.保全自己,缓和矛盾
C.牺牲别国,保全自己D.维护稳定,争取和平
2022-12-10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     
A.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B.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
C.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于北平后,段祺瑞决定举行国葬,唐绍仪、章炳麟联名致电主张暂缓。后《申报》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中山先生国葬由未来之正式政府举行,现由国民党举行‘党葬’。如国民皆愿为中山举行‘国民葬’,则党葬即与国民葬之仪式,同时并举。”这主要反映出(     
A.训政体制下的个人崇拜B.国民政府最终达成共识
C.葬礼有崇德报功的考虑D.社会凝聚程度还很不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 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     
A.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B.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妥协
C.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这种特点的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加速民族交融B.规范统治秩序
C.减少改革阻力D.缓和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3年夏的金城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对坚固设防之敌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此役歼敌5.3万余人,重创南朝鲜军4个师,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该战役的目的是(     
A.通过军事主动争取苏联出兵朝鲜B.结束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
C.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D.积累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人民经常将“一战”看作欧洲国家之间的内部战争,是一群自称为高级社会的傲慢的人彼此诋毁、互相残杀的血腥场景。从战场返回的居民加深了这一印象。他们尤其不愿再做顺从的臣民。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改变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原有认知
C.促使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观念形成D.由欧洲内部矛盾引发且具有残酷性
2022-10-27更新 | 378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