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17月,美国驻华代办芮德克探询中国政府对太平洋会议的态度。华盛顿会议将要举行的消息,引发中国各界密切关注。一时间,太平洋问题讨论会、太平洋问题商榷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国家政府公开外交,接受民间关于太平洋问题的意见。1111日,来自北京、上海以及山东、四川、江苏等十七省三百余名代表在上海举行全国国民外交大会,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

19218月底,北京中国大学法科教授陈震异写就《太平洋会议与中美俄同盟》一文(9月正式出版),可称得上发了这场国民外交运动的先声。为了对抗日英同盟,他提出建立中美俄同盟的构想。他主张必须劝诱美国邀请俄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还建议修筑亚美联络铁路,作为中美俄三国同盟的连锁。

——摘编自姜义华《太平洋会议:中国国民外交的先声》(《典藏1921年》导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震异提出的建立中美俄同盟的构想。
2022-05-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逐渐出现了一些人,比较明白地以资产阶级观点来反对洋务派,例如光绪十二年(1886年)宋育仁所著的《时务论》中说,对于西方国家,“不师其法,惟仿其器,竭天下之心思财力以从事海防洋务,未收富强之效,徒使国兴聚敛,而官私中饱,此不揣本而齐末,故欲益而反损”。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育仁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08-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苏颂(1020-1101) ,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庆历二年(1042 年)中进士。任地方官时,兴修水利,保田防灾,赈济灾民,主张平抑物价。嘉祐二年(1057)任校正医书官,领导参与编撰《图经本草》等医书,发动广大医师和药农呈送标本和药图,并写出详细说明。《困经本草》 成为流传至今的第一部图文并茂的草本书。元熙元年(1086)受诏定夺新旧浑仪。四处奔走,寻觅人才,调来专门人才韩公廉、王钪之等,不断研究实践,研制成一座将时钟机械和观察用浑仪结合的巨型天文仪器一水运仪象台。 在朝任职期间曾代表宋出使辽,写了《前使辽诗》和《后使辽诗》等文章和书籍,记录出使路线和辽的政治、经济、军事、山川地理和风俗民情、外交礼仪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苏颂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颂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8年,清政府颁布《咨议局章程》。1909年8月,除新疆外,各省先后宣告成立咨议局。《咨议局章程》规定,咨议局是“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弊,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的机构。其职权为:议决本省兴革事件;议决本省预决算、税法、公债及担任义务的增加;议决本省单行章程规的增删、修改以及权利的存废;选举资政院议员,中复资政院、督抚咨询事件等。

清廷明确规定咨议局所定的议案“采纳与否,凭诸督抚”。如咨议局“议事有逾越权限,不受督抚劝告者”,督抚可令其停会;咨议局所议事件有“轻蔑朝廷”“妨害国家治安者”,督抚得奏请解散。咨议局对督抚行为既不能质问,又不能弹劾,只能呈请资政院核办。而资政院议事均须请旨裁夺,其可否裁夺之权仍在君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咨议局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咨议局的性质和地位,评析清政府成立咨议局的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1256年,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在集英殿的廷对中,他以“法天不息”为核心观念,要求皇帝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安国济民。考官王应麟称赞:“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文天祥一生刚介正洁,“天性澹如”,“自拔于流俗”。其立于朝,以正直敢言著称,故常被免职而返乡;其官于地方,则关心民生疾苦,深得百姓拥戴;当元军铁骑踏遍江南大地时,一介书生起兵勤王,九死一生,其意坚不可摧。在兵败被俘后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拒绝投降。元世祖亲自许以中书宰相之职,仍为文天祥所拒……文天祥以一腔热血实现了其“慷慨为烈士,从容为圣贤”的人生理想。

——摘编自郑晓江《从文天祥之人格气节看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天祥成为“民族英雄”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天祥人格气节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德两国海军在北大西洋海域摩擦不断,l941年9月4日发生的“格利尔号事件”开启了两国之间“未宣布的战争”,美德双方这种有限的海军对峙很快演变为全面军事冲突。以此为契机,有效改变了美国国内的消极厌战情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高层主战派完全掌控了二战期间的美国政局,“见了就打”海军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利坚从偏安美洲的中立国转变为抵抗法西斯轴心国的正式成员,自由国际主义的外交理念最终成为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调。“格利尔号事件”促使美国政府确立了全面遏制并摧毁纳粹德国的国家大战略。

——摘编自王道《美德海军不宣而战的诱因——“格利尔号事件”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德海军不宣而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2018-05-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18届高三5月预测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牌】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人口已经毫无疑义的超过5亿。随着现代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知识由城市向乡村、由沿海向内地的普及和提高,自1962年开始,我国人口进入了出生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大大加快的人口高增长惯性时期。1949年,全国耕地人均2.7亩,当时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1957年列1970年,耕地从人均2.59亩降至1.83亩。不仅如此,日渐沉重的就业压力也困扰着各级政府,农村地区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有增无减,城镇地区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此时期,党和政府领导人及一些求实的学界人士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先后发布节育的谈话,1957年,毛泽东甚至明确提出“计划生育”的概念和“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的设想,他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但到1958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说“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现在还是人多好”。1956年“二五计划”和1963年国务院工作会议制定的有关人口方面的政策,都被随后的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所冲击,即便如此,1968年城市的人口出生率还是比1963年降低了23.2个千分点,而认为多子多福的农村人口出生率也降低了6.48个千分点。

——摘编自汤兆云《建国后十七年我国人口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计划生育”概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建国后十七年我国的人口政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金刚川》讲述了 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修补木桥的顽强拼搏故事。电影中部分美军台词 如下: “中国是用两根树枝吃饭的,连自行车也造不出来。”“他们的武器就像是弹弓,连苍蝇都打不下来。” “桥又被修好了,加大轰炸力度!”“出动超大型的战斗机,大范围地炸毁木桥以及工兵连的驻扎地……终于完成任务了,志愿军再也修不好了,我们也可以回国了。”“他们用身体一个叠一个,组成了桥梁。” “那不是人类能够完成的事。”“一座木桥都无法摧毁,志愿军太可怕了。”“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的 确创造出了神迹。”

——摘编自电影《金刚川》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台词中提取出一句,指出其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对历史现象的评述要结合史实,准确而全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
2019-01-30更新 | 2499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府兵制形成于西魏、北周之际。在形成初期,府兵制并不和均田制结合在一起,府兵不从事耕作,府兵的兵籍和编户齐民的民籍是分开管理的。北周武帝时,为了扩充兵源,征募大量均田农民充当府兵,府兵制开始和均田制结合起来。隋文帝时期,规定军户编入民户,兵民共籍,府兵制和均田制进一步结合。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成为一种窝兵于民的兵役制度。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但军府分散,军队编组复杂,致使指挥不灵、反应迟钝唐初规定府兵三年一代,随着唐朝中期之后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致使厌战情绪日增,加上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强迫士兵为自己服苦役,甚至沦为权贵的奴仆,人们以参军为耻。自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征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有利于军队的训练、调遣,使军队更加专业化。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募兵也逐渐成为了将领的私人军队。边镇的节度使更掌握了驻地的民政、财赋、刑法权力,逐渐脱离中央,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便是如此发展而来。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两种兵制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兵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