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制度创始于商鞅变法之时,当时大约有十几个爵级。爵级上附着各种特权,如授予田宅、映罪戏刑等;还可享受多种与平民不同的礼遇,比如爵高一级,坟头就可以多种一棵树之类,依商鞅之法,即使出身贫贱,只要斩获一个敌方军官的首级,君主就赐爵一级;斩获两个,君主就赐爵两级,所以关东诸国称秦为“尚首功之国”,按照商鞅的规定,即今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

——据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秦朝的迅速灭亡给汉朝提供了教训,专任法治的文吏政治用来巩固政权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汉文帝时,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之后不定期举行察举选官活动,到武帝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举孝廉”的一种体制完备的制度,察举制的实行,使大量儒生步入行政管理的活动领域……人们开始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政治的优良与否取决于执政者道德水平的高低,“好人”依其德性和权威而进行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一旦有了贤明的君主和一大批的清官,达到天下大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摘编自谷字、房政《试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及其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军功爵制的内容,指出军功爵制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治国思想,并说明实行军功爵制对秦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再写出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并说明秦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建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察举选官的主要标准,并分析察举制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作用。
2023-11-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从黄河流域的一个原始部落,步步通过融合、扩张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中华帝国,地缘环境在国家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缘安全战略布局上,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

——摘编自赵莎莎《中国地缘环境新态势及其战略选择》

材料二   康熙帝圣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清朝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即努尔哈赤)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对古代中原王朝“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予以阐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的“守国之道”。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桓英(19212022),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1945年大学毕业后赴美攻读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1950年,她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1958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职。1979年,李桓英第一次走进“麻风村”,村民们自觉地与她保持距离,李桓英却主动与他们握手。此后四十年里,她跑遍云贵川地区,多次往返甚至长期居住在云南省勐腊县,劝说病人坚持服药并亲自喂药。20世纪80年代初,李桓英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率先开展非隔离的就地短程联合化疗,缩短了疗程,年复发率仅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的要求。1996年,她首次提出“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结合的模式”,攻克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2007年,经过数十年努力,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2021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

——摘编自唐逸《李桓英带领中国走出麻风病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桓英的主要贡献及其作出贡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桓英所呈现的精神品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寒晖,人民艺术家,与洗星海、聂耳并称“音乐三杰”。1925年,张寒晖在北平国立艺专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寒晖用古老民歌《三国战将勇》的曲谱填写了《可恨小日本》,还以《满江红》的曲调填写了《告我青年》,号召青年“激奋进,齐赴国难”。1936年夏,张寒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恋。他利用家乡独特的地方戏——定县秧歌中凄惨的“大悲调”,结合慷慨激昂的河北梆子进行谱曲,创作了震撼人心的歌曲《松花江上》,一经面世,即被疯狂传唱。之后,在陕西省委接应下,他进入陕甘宁边区。从陇东民歌《磨炒面》的曲调中得到灵感,1945年他填词创作了著名的《军民大生产》,曲子清新明快,歌词生动活泼。该歌曲后改为表演唱,并设计了一套舞蹈动作,在前线慰问时,受到了边区军民的热烈欢迎。

——摘编自延安日报《张寒晖:人民艺术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寒晖音乐创作成就突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艺术作品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意义。
2023-11-13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国家号令一般总是以皇帝的诏就文书方式传递,但是“凡制就所出,必自宰相”。朝廷有大政事,台谏可以否决;君主有过失,台谏可加制止。此外,士大夫一再告诫君主,要依“道”而行。这些共同形成了北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王志力《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等

材料二   1889年,日本制定的《明治宪法》规定,天皇系国家元首,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权;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在政治实践中,元老重臣代行天皇的意志,拥有国家的决定权。宪法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但实际领导是军部,军部行为不受限制。

——摘编自高兰《明治天皇权力的虚像与实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北宋相比,明治时期日本制约皇权方式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治时期日本的天皇制。
2023-11-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向警予(1895~1928年),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1919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思想逐渐倾向于革命。同年,她与蔡和森、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人。正是在法国期间,向警予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完成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1922年初, 向警予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党员之一,积极投入到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中。党的二大决定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创立妇女部,开展妇女运动。向警予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并担任党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此后,她在党的“三大”“四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并领导上海14家丝厂1.5万名女工大罢工和南洋烟厂7000名工人罢工。1928年3月20日, 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被捕。向警予早已抱定必死的决心。在狱中,敌人用尽一切手段也不能从她口中得到党的任何机密。她坚定地表示:“我为党的事业而死, 无上光荣!”

——摘编自何羽《向警予: 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向警予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向警予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11-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英雄·时代·记忆

材料一   在吴淞战役中,江南提督陈化成英勇战死,其英雄事迹成为一种集体记忆,这在《申报》不同时间的文章中也多有记载,呈现出来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文章标题内容节选
《陈化成传》(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黎明,西船驶入,以轮船为先锋。公挥众军并力轰击,西兵欲退者再,总督牛鉴带兵至教场,西兵从樯头望见,架炮击之,牛不敢前。徐州总兵王志元闻声先遁,诸军尾之,西兵遂悉锐攻炮台。公亲自督战,右胁受伤,颠复起,犹挥旗不去手,旋中重伤,阵亡。
《上海故事(五)》八日黎明,化成首先摩合开炮击沉英舰二艘,及英军由东炮台登岸,守备韦印福等守西炮台,力战而死。化成见军无后援,抚膺顿足,潸然叹曰:“英夷频年猖獗,今日得少挫其威,内江全局,关系匪轻,不料垂成之功,败于一旦,制使(谓牛鉴)杀我矣。”众兵皆逃,化成犹独自开炮力战,后因背腹受敌,遂中弹,喷血而死。
《上海英租界的由来》(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乍浦被陷,五月初八日英兵到吴淞口,其时总督牛鉴督兵宝山,守吴淞之东炮台,提督陈化成守西炮台。陈化成素有经验,沉着应付,英兵屡犯未逗,遂转移目标,用飞炮攻东炮台,牛鉴惊惶束手,偕河南参将等弃冠抛甲退入宝山城,英兵于是从东炮台登岸,再集全力猛攻西炮台,陈化成英勇抵御,不幸中弹而亡。
材料二
英雄模范人物简介
赵一曼(1905-1936)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侵华日军的斗争中被捕,后英勇就义。陈毅评价她:“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坚守1071.1高地,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他们连续打退了号称“王牌”美军的八次进攻。当敌人再次涌上来时,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和鲜血实现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善洲(1927-2010)云南保山人,曾任保山地委书记等。退休后,杨善洲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坚持20多年,为大亮山披上绿装,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2011年,杨善洲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改革先锋”称号。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推断吴淞战役发生于哪次战争时期。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民族英雄陈化成的事迹,我们还能参考哪些种类的文献资料?
(2)英雄的存在不仅仅只是一种现实的必然逻辑,还是一个时代精神和情感的表达和象征。阅读材料一、二,围绕英雄模范人物与时代这一主题,结合一位英雄模范人物,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澍,宇云汀。嘉庆七年进士。道光三年,就擢巡抚。安徽库款,未得要领。谢自藩司时,钩核档案,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导之入准。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出易,不假贷,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卒。遗疏上,优诏轸惜,不避嫌怨”。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


(1)根据材料概述清朝一代名臣陶澍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陶澍的为官之道。
2023-11-0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十分关注中国是否出兵朝鲜。但直到第二次战役,美国对中国出兵的相关情报一直是错误的。19501018日,彭德怀发给志愿军的命令是按照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即停止,5时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等,使美国政府对中国是否出兵及出兵规模上出现了判断失误。美国军事领导人认为中国不会卷入朝鲜战事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联暂时不打算使这场局部战争扩大为一场全球性战争,完全没有考虑到美军越过三八线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作为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虽然他几乎不了解中国馆军队或他们的军事原则,但是完全漠视中国馆士兵的存在

——摘编自邓峰《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评估》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一反应竟是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自国共内战开始以来,美国至少在表面上保持了对中国内政的不干预的立场……同样,中共虽然宣布了一边倒的方针,但也没有存心针对美国采取任何特殊的外交行动。而美国对台湾的行动,在毛泽东看来,就等于对美国对中国宣战。1949年夏天,刘少奇秘密访问莫斯科时,中苏两党就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在国际革命中应有分工。斯大林希望中共今后多分担一下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方面的帮助,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而现在朝鲜革命真的遇到麻烦了。在麦克阿瑟叫嚣要打过鸭绿江和下令空军对鸭绿江沿岸中国领土进行轰炸,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如果让朝鲜在中国建立流亡政府,并将残部撤往中国,可能将战火引致中国境内,并让斯大林根据中苏同盟条约派几十万军队进入东北的可能。因此,归纳起来,当时流行的一句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十分贴切的反映了毛泽东对出兵问题的全部考量。

——摘自:《沈志华: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

材料三   对抗美援朝战争,习近平说,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这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

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

经此一战,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摘编自2020年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对中国出兵朝鲜做出错误评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你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023-10-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新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