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中地区是众蛮夷聚居之地,地势险远。诸葛亮耐心地对南中大姓和各族首领展开攻心战术,使南中夷汉各族做出不再反叛的承诺。平定南中后,蜀汉统治者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又将建宁郡、永昌郡部分地区增设为云南郡。统治阶层将当地的豪右大帅移徙至成都,让其到中央任职。同时,在南中大兴屯田,鼓励垦荒种地,将各族人民编为齐民,传播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至此,南中地区“纲纪粗定,夷粗安”。蜀汉政权也获得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大后方,为其在三国鼎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李伟山《三国民族政策及其特点略论》


(1)根据材料,概括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意义。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前英国信鸽被用于竞速或远距离比赛以及文稿传递。战争爆发后,信鸽角色发生转换。战争时期,陆军的无线电设备沉重且易坏,通信设施和线路易被炮火毁坏。1915年时,战争双方都开始通过地磁感应原理监听敌方的有线电话信号,无线电信号则更早被监听和破译。马恩河战役之后,西线进入堑壕战模式。尽管前沿堑壕的部队定期轮换,但是阵地位置极少发生变化,战线由此固定下来。陆军的信鸽在收发位置大致固定后,有可能完成双向传送。在1915年的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信鸽表现优秀。信鸽在80千米或90千米的距离内是可靠的,大概95%的信息都被安全送到了。之后英国相继组建海军、陆军、空军信鸽部队。大批养鸽人参军,并向军队无偿提供信鸽。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突然发动猛烈的春季攻势,信鸽送达的情报为协约国军队稳定战线、部署反击以及最终打退德军的攻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摘编自贾琚《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与形象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历史作用。
2023-03-14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按照《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严格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1950年,军委总政治部指示志愿军所属人员必须做到:1.不杀俘虏;2.不侮辱俘虏人格;3.不搜俘虏腰包。同时,对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做到赏罚严明。在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对俘虏的轻伤战俘,可经简单救治带下战场,对无法救治及时带下战场的重伤战俘,出于人道主义,则就地释放。志愿军还通过释放战俘、战场喊话等方式,宣传宽待俘虏的政策。被释放的俘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效地宣传了志愿军不杀俘虏、优待俘虏的政策。志愿军充分尊重战俘的宗教信仰自由,允许战俘进行祷告、做礼拜等正当的宗教活动。1952年,志愿军在战俘营举办了一次规模宏大、有十几个国家战俘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战俘营组织战俘召开运动会,可能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鲍明荣《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俘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宽待战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宽待战俘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撒切尔夫人1979年当选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在此之前,英国长期经济低迷、缓慢增长,福利国家的弊病已经暴露无遗,“英国病”达到了积重难返的处境。在社会养老领域,撒切尔夫人着力用“选择型”代替“普遍型”,大力削减财政开支,并推行个人主义福利观,强调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提高了基本养老享受资格的门槛,同时还降低了发放标准。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中,强调国家基本养老金只能提供最低限额的生活费用,对于不足50岁的男性和45岁以下的女性降低发放标准,总额仅相当于在职平均水平的20%。1988年政府对养老金进一步改革,强制所有企业推行职业养老金,并推行个人养老金。但是撒切尔夫人在改革中完全忽视社会福利本身公正正义的天性,改革深刻触动英国底层人民的利益,中产阶级也急剧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这也间接导致其执政生涯的结束。

——摘编自童素娟《撒切尔“去福利化”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社会养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撒切尔夫人社会养老改革。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前夕,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得华·格雷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没有国联的外交控诉平台,没有联合国五大国协调的机制,也没有国际危机管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可供参照,国际治理机制还是一个空白。而战争一旦引爆,则“天然”地具有世界性,爆烈度前所未有。只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以及延续20世纪后五十年的冷战之后,痛定思痛,乱而后治,国际社会才会深刻认识到国际治理和危机管控的必要,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摘编自李杰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具有世界性”和“爆烈度前所未有”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41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成仿吾(1897—1984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精通德、英、日、法、俄等五国语言。1921年他和郭沫若、郁迭夫创立创造社。他撰写和翻译了许多论文、小说和诗歌,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和犀利激烈的文学批评,成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发表的《论译诗》是当时最著名的译论文章。在文章中他提出了翻译的方法即表现翻译法和构成翻译法,还提出“理想的译诗”标准。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流亡欧洲,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35年到达陕北后,成仿吾和徐冰合作翻译《共产党宣言》,该译本是根据德文直接翻译的新本子,更准确传达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1939年,他带领几千名学生奔赴敌后,创建华北联合大学并出任校长。成仿吾的人生道路是知识分子从苦读旧学到追求新知,由“文化人”到“革命人”转变的典型。

——摘编自郭鑫《忠诚的革命翻译家——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成仿吾一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成仿吾由“文化人”向“革命人”转变的原因。
2023-03-05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5年徐悲鸿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正直不阿的画家家庭,从小跟随父亲读书作画。1917年从日本游学归来,任教于北京大学,力主国画革新,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1919年,在蔡元培等人帮助下留学西欧,八年间他潜心求学,观摹无数名画,遍访艺术大师。抗战时期,他画的骏马都是一往无前的气魄和铮铮硬骨。他画的雄狮,不是怒目欲眦的负伤之狮,就是威镇百兽之狮。1940年创作巨幅国画《愚公移山》,表现剧烈运动中的人体,以艰卓精神和必胜信念震撼人心,是历史与现实、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完美结合。1946年,徐悲鸿担任北平艺专校长。他重视严格的基本训练,强调描写物象务求精确。主张有重点地取舍,既要致广大,又要尽精微。提倡现实主义,而不以抄袭古人为自足。

——摘编自廖静文《徐悲鸿小传》



(1)根据材料,概括徐悲鸿的艺术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徐悲鸿艺术创作的主要因素。
8 .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唐朝时期唐太宗以其独特的治国之道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如何安置内附的东突厥。……中书令温彦博建议把突厥迁入河南朔方之地,全其部落、风俗,其实质是在尊重突厥生产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的自然同化之策。唐太宗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

——摘编自梁华《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看唐文化的繁荣》

材料二  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吸取了隋“弃德穷兵,以取颠覆”的教训,……对边疆地区的军事行动十分慎重。在此期间,尽管唐王朝曾发动对东西突厥的战争,……然在战争之后,唐朝廷也一反“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针,而“抚九族以仁”,对少数民族实行较宽厚的羁縻政策。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温彦博提出的建议。据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安置东突厥的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的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策略的实践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023-03-04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在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指出当时俄、中、日各进行了哪些改革。
(2)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归纳日本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
2023-03-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们也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192012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它们的所有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国联实际成为美法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工具。

“联合国组织”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同盟国于1945年建立的国际组织,其目标是做其前身“国际联盟”没有做到的事:保证国际和平。与国联不同,联合国有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安全理事会”机构,安全理事会具有广泛的权威,包括采取抵御侵略的海、陆、空军行动的权力。“联合国大会”只能辩论问题,并向安理会建议采取行动。过去50年间,这些机构在世界事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表现还很令人失望。

—摘编自[]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与国联的异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