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对北魏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作用。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2021-11-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胡寄窗(1903-1993),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首任会长。四川天全人。曾创办《经济学报》《经济论评》杂志。

胡寄窗所著的三卷本《中国经济思想火》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中国经济思想演变的思想通史,创立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理论新体系。

为了回应“欧洲中心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忽视与贬低,胡寄窗先后出版了多部论著,通过对比分析告诉世界:我们的祖先同样构建了卓越的经济思想。他还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学更不必以西方为中心,开创了直接向国外弘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就的范例。

20世纪80年代后期,胡寄窗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批判地借鉴国外经济学的有益部分,于是他的研究重点开始从中国经济思想史转向西方经济学说。

纵观胡寄窗的学术生涯,他始终坚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在“本土”和“国际”的相互融合中,梳理出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线索。

——摘编自刘迪《胡寄窗:将中国经济思想史推向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寄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20世纪80年代他转移研究重点的背景。
(2)请简要谈谈胡寄窗的学术研究历程对你的启示。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院,是悠悠华夏文明的一大标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忠培先生建国之初即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后长期任教于吉林大学。1988年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先生长于古迹保护和文物管理,一生著述最为关注“中国考古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著述《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是极为专业的考古学著作,张院长也可谓是学者“兼职”故宫院长。到1991年,吕济民先生接任院长。吕先生在特定的时代中,将目光从专业考古领域转向故宫本身,面对转型时期的困境,他提出“经济收入”和“教育作用”是衡量博物馆工作的两把标尺。他的专著《中国博物馆史论》出版,盘点了全国多地的博物馆及其给今人带来的启示,甚至于他大谈“搞活创收”,其思想在90年代颇具前瞻性。......2012年单霁翔先生接棒院长后,理院方式与20世纪历任院长风格迥异。他开放宫门,推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创产品,1994年以来首度开放故宫夜场......千姿百态的“新玩法”让故宫“活了”,也把单先生变成了“网红院长”。单院长著作颇丰,目前可称是故宫历任院长中著述最多的一位。其代表作“平安故宫”系列自2012年起每年出版一本,把单霁翔一年以来在公共场合的演讲、稿件、访谈全部收录于此。这些文字与单霁翔的工作紧密联结,读者可以从其中读到他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但对于工作之外的生活,或是其他方面的研究,他谈得很少。

——整理自郑薛、飞腾《故宫历任院长都写了什么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故宫博物院院长管理措施与著述内容的理解(一位或者几位皆可)。(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被视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溃,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加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鞅变法。商鞅不负秦孝公的厚望,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大抵天下之事,久则不能无弊,固宜通变,然须合乎人情。宜于土俗,从容改图,而后天下蒙其福。宋至神宗,国势颇不振矣,安石所谓变风俗、立法度,未为不是。但其不达事理,不识时宜,直任己见而专务更张,遂使天下霭然,丧其乐生之心,而君子为之一空。有才而无识,可胜惜哉!若王安石起初不可谓非君子也,特因性执而少容,好学而泥古,遂至引用小人,基宋室之祸

——摘编自张居正《资治通鉴直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张居正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7 .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留下悠长回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材料作者用什么史实来支撑“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一观
点?
(2)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长期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依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司马光这一态度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纽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1945年2月,美、英两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美、苏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