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唐朝时期唐太宗以其独特的治国之道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如何安置内附的东突厥。……中书令温彦博建议把突厥迁入河南朔方之地,全其部落、风俗,其实质是在尊重突厥生产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的自然同化之策。唐太宗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

——摘编自梁华《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看唐文化的繁荣》

材料二  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吸取了隋“弃德穷兵,以取颠覆”的教训,……对边疆地区的军事行动十分慎重。在此期间,尽管唐王朝曾发动对东西突厥的战争,……然在战争之后,唐朝廷也一反“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针,而“抚九族以仁”,对少数民族实行较宽厚的羁縻政策。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温彦博提出的建议。据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安置东突厥的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的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策略的实践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发展脉络。

时间政策演变基本情况
1949年—1984“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年—2000“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十八大至今“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整理自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小学教科书政策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有据,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24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爱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年初,青年学生李平心受国民革命感染,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七七事变后,李平心先后编写出版了《抗敌战略论《民族统一战线论》《战时的青年运动及青年工作》等著作。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动员下,李平心在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俗称“上海抗大”)举办哲学讲座,深受进步青年的欢迎。面对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武装封锁并发动皖南事变的行径,李平心在《民族公论》上海周报》等刊物上发文予以揭露和抨击。抗战胜利后,李平心参与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建工作,并发表文章和公开演说,严厉抨击蒋介石的内战阴谋。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一些知识分子,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民主与独裁之间搞折中,李平心发表《论“第三方面”与民主运动》,批评中间路线的幼稚和糊涂,呼吁广大人民为争取一个光明、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

——摘编自刘迪《礼赞大师李平心: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思考》


(1)概括李平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的贡献,并指出这些贡献体现的时代主题。
(2)简析李平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原因。
2022-10-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10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叶叔华,1927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父亲叶润生早年接受西方教育,极其注重对子女教育与引导。1965年,叶叔华带领课题组研发的“综合世界时”系统正式作为时间基准向全国发布,即“北京时间”。1988年,课题组开始参与美国航天航空局、欧洲同及中日VLBI合作项目等国际联测。1991年叶叔华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主持国家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在1995年第21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上,叶叔华正式提出“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最终领衔组织实施这项国际合作计划。叶叔华长期连任APSG执委会主席,积极推进各项国际合作项目,不断提升中国天文学研究的世界影响。叶叔华曾主持大学生天文学“挑战杯”竞赛,领队参加中科院天文口组织的漠河日全食观测,积极参与各种论坛,将深奥的天文学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深受青少年喜爱。2021年,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这将有利于实现叶叔华普及天文知识的初心。

——摘编自李健明《叶叔华:“北京时间”之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叔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叶叔华所做的主要贡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入关后,在沿用明制的基础上,对官缺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后,还通过开科取士和“博学鸿词科”,以及增设通政使司、大理寺、鸿胪寺、国子监和钦天监等部门来吸纳汉族官员。此外,清朝还特设理藩院,分全国为18个行省,每省设巡抚一人,其中直隶、四川设总督而无巡抚,二省或三省设总督一人,而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专设巡抚。清朝初期,在东北地区分设三将军等官,管辖八旗人丁和少数民族。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立奉天府为管辖东北汉人的最高民政机构。为了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统治者们设置了一系列的国家机构,创造性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配置,并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军队体系,使整个国家各个机构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

——摘编自盛晴《清朝入关前后军政体系改革的研究》


(1)概括清朝入关后官制改革的措施。
(2)简析清朝入关后官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沈括的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宋史●沈括传》载:“(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如他的《南郊式》,修改、简化了皇帝的“郊祭”仪式,节约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他也曾学医、行医,成功地救治过重病病人,并著有医书《别次伤寒》等;沈括还多次到宋辽边境巡视,根据边界政治、地理形势制作立体地图模型进呈给宋神宗,以期皇帝能够对边境情势做到心中有数。在沈括的诸多科学工作中,他对计量的贡献引人注目,而这一点常为当代学者所忽略。日本著名数学史家三上义夫认为:“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我把沈括称作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

——摘编自章梓良、邵红能《科学全才一沈括》


(1)根据材料,概括沈括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括身上体现的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萨达姆选择在1990年8月2日入侵科成特并将其吞并,具有明显的冷战向后冷战转型的时代烙印。当时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点都投向发生剧变或具有剧变潜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方国家应接不暇之际,增强其自身国家实力以求得自保便成为伊拉克的重要选择:一方面,美国出于遏制伊朗革命输出而对伊拉克提供各种间接支持,但对其并不信任;另一方面,通过入侵科成特,萨达姆可以消除许多两伊战争的残留债务,控制科威特的石油与石油生产设施.并恐吓其邻国.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当时与苏东集团的关系友好,与阿拉伯世界整体上保持着合作关系。并以抵抗伊朗的功臣自居,海湾地区的君主国不得不暂且容忍其地区霸权行为。

美国利用苏联从中东的战略收缩、国际社会对伊拉克侵略行径的普遍谴责,获得联合国授权,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 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海湾战争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局势。

——摘编自钮松《海湾战争与欧洲冷战的结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
8 . 美国学者认为商鞅建立了以个人能力而不是贵族身份选拔官僚的制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政府制度,比西欧早两千年。据此可知,商鞅变法中“选拔官僚的制度”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目的在于维护平民利益
C.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源头
9 . 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国与三晋壤地相接,接触多。三晋之人在秦国出仕者不在少数,如张仪、范雎等。三晋学风多尚功利实务,与秦俗易于相得。如秦在政治制度上受三晋影响,其.国家组织设置大致仿照魏国。故秦受三晋文化影响甚于宗周文化。

材料二   变法前,商鞅与甘龙、杜挚的辩论,不仅是统治阶级中的派别之争,也是以三晋为代表的西土文化与以齐鲁为代表的东土文化之间的冲突。从中可见秦人选择文明的路径。秦孝公最终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可见时势已不允许把以彻底改进社会、人生为目的的齐鲁之学作为治国之指导思想,而将目光仅限于一国,仅以谋国家富强为基准的三晋之学将被历史选择。商鞅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为田开阡陌封疆”“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平斗桶权衡丈尺”。商鞅变法将社会引向一个统治残酷、愚昧单调、军事色彩浓厚的专制社会结构中。秦文化中固有的弱点使商鞅变法只能于短期内取得国富民强的效果,但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志飞《商鞅变法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受三晋文化影响较大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列举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