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碑刻价值

材料一 在地面立石作为永久性纪念物或标记者,多称为碑,其上镌刻文字者,称为碑刻。中国古代碑刻的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军事、艺术、教育、科学、技术、民族等许多方而,有人认为它可与中国古代“廿四史”相媲美。中国最早的碑刻为战国时代的秦石鼓及中山国守丘刻石等。《史记》曾对秦始皇刻石加以著录;汉“石经”刻就后,《后汉书》《洛阳伽蓝记》等曾予记载;唐代先秦石鼓文出土后,记述与研究风气大盛;宋代形成了专门研究青铜器和碑刻的学问“金石学”。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碑刻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碑刻简介

名称(朝代)简介
石鼓文(战国)用大篆记载了周天子使臣与秦献公一起出游的情况。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琅琊刻石(秦)前半部用小篆记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后半部记述李斯请求秦二世在秦始皇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熹平石经(东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汉灵帝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把儒家经典抄刻成石书,竖立于太学门前。残石分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等
北魏曹望憘造像题记(北魏)流失海外最著名刻石之一。记载北魏时期襄城将军曹望憘建造佛像并作发愿题记,书法精美。现藏于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
颜氏家庙碑(唐)颜真卿为其父刻碑,历数颜氏家族满门忠烈上百人,德风操行,一脉相承。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蕃会盟碑(唐)用汉藏两种文字记述唐穆宗与吐蕃赞普结立舅甥之谊,订立友好盟约等事。立于拉萨大昭寺
青阳乡约碑(明)记载明代嘉靖年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的青阳乡订立乡约及实施成效等内容。现立于青阳乡石鼓庙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清)清乾隆皇帝为纪念土尔扈特部归来钦命竖立,叙述土尔扈特蒙古西迁一百多年后重返祖国并被清廷接纳的经过。现藏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任意选择三个视角,说明碑刻的历史研究价值。
2022-03-29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商君书·君臣》记载:“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为此,商鞅所推行的变法措施
A.标志着分封制的终结B.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
C.有利于打破贵族政治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语·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此人在途经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毕”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西周末期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鋣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吕氏春秋.异宝)记载楚国令尹孙叔教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子拥护封建政治之主张,皆略同孔子。孔子欲存姬周以复兴封建;孟子则图于移朝易姓之后,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盛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孟子两人关于封建制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孔子、孟子上述认识差异的因素。
2022-01-05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尚书》《左传》等文献也记载了这一历史现象。据此可知
①传世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最为真实②考古学成果佐证了历史文献记载
③古史传说中隐含一定的历史信息④龙山文化是早期中华文明的代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109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前,一战华工被定义为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宣战后,被定义为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一战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一战华工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一战华工角色的变化反映出(     
A.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B.历史事实具有不确定性
C.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D.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解释
7 . 关于孙兴祖,《明史》记载“洪武三年,帅六卫卒从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年三十五。太祖悼惜之,追封燕山侯。”2014年,考古人员在河北境内发掘了一座明代的古墓,找到了一封朱元璋时期的完好无损的诏书,“洪武五年,燕山侯兴祖征沙漠黑龙江;八年,征大石崖;十三年,任燕山右护卫;二十三年,征以都宁夏回还。九月,老疾而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孙兴祖是明代人,生平因历史久远无可考
B.《明史》是正史,是研究孙兴祖的可靠史料
C.考古发现的诏书是研究孙兴祖生平的信史
D.《明史》和考古证实一定存在两个孙兴祖
8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93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孔庙

材料一   孔子卒后,《左传》等典籍记载,弟子将其故宅三间改作庙堂,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属“因宅立庙”的家庙。《史记》记载,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焉”,开创皇帝到孔庙祭祀先河。汉武帝时,京城太学和地方郡县学开始祭孔,但此时学校中未设孔庙。东汉桓帝时,在孔庙设管理官吏,孔庙开始向“国庙”演变。

材料二   东晋时复兴儒学,南朝《宋书》载:东晋孝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造庙(孔庙)屋(太学)一百五十五间”。首次在太学里建置孔庙,将“庙”字置于“屋”前,以显其要。其空间布局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的思想,建置为“左学右庙”,“庙学合一”的格局已经出现。目前南京的夫子庙即在东晋学宫旧址历经改建而成。

材料三   魏晋以后,在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汉代与东晋三个时期孔庙的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祭孔和修建孔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