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2 . 2021年6月23日,四川三星堆考古现场发掘出目前世界最大,保全最好的青铜面具。根据研究,这一面具的分铸技术与合金比例和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考古发掘必须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西南地区的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中原地区
C.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D.石器时代中国文明出现满天星斗的状况
3 . 夏朝官制简单而笼统,分为处理对外事务的军事体系和处理内部事务的宗教事务体系。商朝时期,军队明确编为左、中、右三师;商王之下设“尹”“百僚”“小臣”;宗教活动和生活记录呈现分离趋势。这一发展表明,商朝(     
A.王位世袭制确立B.宗教活动影响政治
C.中央集权制形成D.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4 . 考古研究发现,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业起源时间上以及文化发展水平上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甚至在特定阶段还要超过中原地区,但夏、商、周三个最早的王朝文明都出现在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A.天下之中的政治地位B.适宜生产的气候条件
C.中华先民的艰苦奋斗D.多元文化的汇聚融合
5 . 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的洹北商城手工业作坊遗址中发掘出了用于熔铜的陶质鼓风嘴、带有铜渣的坩埚残块、半成品骨器、制骨废料、磨石、制作陶器的陶垫、制作箭杆的石质取直器以及六口大型水井等。这反映了(     
A.商代的青铜铸造技艺精湛B.石骨工具不再发挥主导作用
C.商代手工业分工尚未成熟D.商代复合型手工业生产模式
2023-02-04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1
6 . 占卜是一种起源非常古老的宗教仪式,目前发现最早的卜骨见于辽河上游北岸的富河文化。商人则特别喜用龟甲,龟甲是南方筮法的工具。晚商至西周,卜甲之上出现了筮法的易卦,北方占卜与南方筮法这两个不同的系统进一步整合起来了。这反映了(     
A.区域文明交流发展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国家统一民族交融D.宗教信仰受政治影响
7 . 据记载,考古学家早年在安阳殷墟清理出的商代马车均是直衡车(古车前端架于马项之上的横木是直的)。后来发现甲骨文中的“车"字有多种写法,既有直衡车,还有曲衡车。受此启发,考古学家按图索骥,果然清理出曲衡车。由此可见,商代甲骨文(     
A.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B.再现了商代马车演变
C.实现了艺术与现实的结合D.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8 . 商代甲骨文中有一种叫“记事刻辞”,有氏族、方国向商朝进贡龟或龟甲的记录。还有一种叫“骨臼刻辞”,记录着某人(或某族)进贡骨的数目。由此可见,甲骨文(     
A.完整记录了商朝的社会现状B.反映了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C.可作为研究商代社会的史料D.佐证了商朝仍属于渔猎部落
9 . 从夏商周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蚌、石农具的数量远多于青铜农具,青铜礼乐器、青铜兵器的数量也比青铜农具要多得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青铜器被贵族所垄断B.青铜器的铸造水平低
C.奴隶制社会经济凋敝D.农业非主要生产部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晚商时期商朝在对东土各族持续进行军事征服的同时,还在东土一带设置军事据点,屯驻师旅,抵御外族入侵,加强军事防御。这表明晚商(     
A.巩固天下共主的局面B.初具捍卫领土主权的意识
C.形成浓厚的尚武氛围D.已经对中原地区完成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