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认为某制度是“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下列最能体现该制度的是(     
A.邦内甸服,邦外侯服B.嫡庶有别,毋易庶子
C.事无小大,皆决于上D.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征结束后,周公在瀍水东岸修建洛邑,把那些旧殷“顽民”强迫迁移到这里,对其进行严密的监视。又在瀍水西岸修建王城,以军队八师驻守,作为朝会诸侯的东都。由此可知西周(     
A.通过实行分封来直接控制地方B.王畿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
C.代商而后对商朝制度没有变革D.把旧殷“顽民”迁居泾渭之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22-07-08更新 | 6737次组卷 | 259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4 . 商代的“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只是“诸侯之长”。西周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由此可见,西周的分封制(     
A.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B.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认同
C.标志着血缘宗法制的起源D.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经学者考据,商代甲骨文卜辞中“王臣”一词仅指在商都附近的商王私兵或为商王服务的人,而到西周晚期的金文和传世文献记录中,“王臣”的内涵扩展为周王之外所有的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王权的确立B.礼乐制度的崩溃C.宗法分封的扩展D.中央集权的加强
6 . 周宣王十二年,鲁武公携长子姬括与少子姬戏至镐京朝觐周王。宣王仅因偏爱姬戏,便一意孤行扶持姬戏登鲁公君位,是为鲁懿公。懿公九年,姬括之子伯御攻杀懿公自立。这样,鲁国发生了长达20年的公室内乱,材料反映出
A.分封制度走向瓦解B.王室衰微已成大势
C.诸侯争霸战争不断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关于从西周建立到东周初期的历史记载,文献表述的主题发生了一定变化。该变化说明
时间主题
西周初期到中期周人的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史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王臣、诸侯的家族史、贵族个人的功业事迹

A.世家贵族势力发展壮大B.宗法血缘制度不断强化
C.文献表述呈世俗化倾向D.周人尚武精神得以彰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左传》记载:公元前605年郑国大夫子公参加国君的宴会,正值食用罕见的鼋(大甲鱼,楚人奉献)汤,郑灵公赐大夫食用,独“子公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当年夏天,子公“弑灵公”。在上述事件中(       
A.楚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B.记载者冲破了传统价值观念
C.传统宗法制度失去了功能D.君臣都存在一定的失礼行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早期中国有王、公、侯、伯、子、男等六种政治尊爵,王即是“翁”,其与公、伯、子、男均是亲属称谓,只有侯除外。西周时期,大封诸侯
A.凸显了周天子的政治地位B.强化了西周的礼制秩序
C.推动了早期国家组织的完善D.淡化了血缘关系的作用
2022-05-07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学情调查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由此说明了
A.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B.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C.权力的重心不断下移D.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2022-05-07更新 | 32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