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先秦早期,"父慈子孝"的思想屡见于典籍之中,到了战国末年,"父为子纲"的思想逐步掩盖了"父慈","父慈"观念隐而不见。这一变化反映出
A.宗法观念逐渐形成B.宗法等级秩序日益松弛
C.战争动摇血缘亲疏D.政治变化影响亲情伦理
2 .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2021-01-09更新 | 10216次组卷 | 9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平王东迁后“并后、匹嫡、两政、耦国”四事在王室和诸侯国中层出不穷:“并后“就是“妾如后”,“匹嫡"就是“庶如嫡”“两政“就是“臣擅命”,"耦国”就是“都如国”。这表明当时
A.政治制度的成功转型B.世官制已被废止
C.宗法制度遭严重破坏D.分封制濒临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时期,晋国内部出现大小宗之争,曲沃小宗历经三代,历时六七十年,最终灭掉晋国嫡系大宗,并通过“尊王”争取到周僖王之册封,位列诸侯,史称“曲沃代晋”。“曲沃代晋”反映了
A.血缘宗法关系遭到冲击B.诸侯争霸导致礼崩乐坏
C.诸侯坐大蔑视天子威权D.尊王攘夷成为各国共识
5 . 晋国大夫叔向对齐国大夫晏婴说,如今天下秩序混乱,民众听到国君的命令,就像躲避仇寇一样逃跑;栾、胥、狐等晋国八大姓的子弟,很多都从大夫降级成了“皂隶”(贱官,指低级官僚)。叔向的说法反映了
A.中央集权遭到破坏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西周遗留的制度逐渐被打破D.贵族阶层在战国时期受到沉重打击
6 .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2020-11-22更新 | 398次组卷 | 4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家国同构”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某学者为此绘制了如下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血缘政治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B.古代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儒家思想推动了宗法观念的产生D.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2020-11-03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专家或谓周代的“封建亲戚是对氏族血缘关系的利用改造”。这使得周代的封建制度下的诸侯国,与夏商时代的诸侯国有着不小的区别。这种不同主要是由于周代
A.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B.血缘是分封诸侯的唯一依据
C.形成了天下共主局面D.以宗法制为基础封邦建国
9 . 西周征服殷朝后,把姬姓的近亲近族,一批批分送去东方,择定交通及军略要冲,圈地筑城,长期屯驻……在其相互间,建成了一个包络黄河流域,乃至南达汉水、准水,甚至长江北岸的庞大交通网。该史料可用于论证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A.扩大了区域经济文化交流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加强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D.确保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了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物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
C.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