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分封诸侯,采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然而,“公孙之子不得祖诸侯,乃以王父之字为氏”,可以用祖父的字为氏或以封邑为氏。这反映了当时(     
A.宗法血缘逐步弱化B.周天子的地位得到加强
C.社会治理能力完善D.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
2023-03-22更新 | 605次组卷 | 7卷引用:考前必会历史题模块三高频必会基础知识点专题一中国古代史
2 . 周天子分封褒封的“天下万邦”中,不仅封君姓氏多元多样,血缘多源。而且王朝及其领导的“天下”,从政治上直接超越和凌驾于为数众多的族邦,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尊尊源于但已高于亲亲,体现了鲜明的文明特质。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核心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国家制度建构尚不成熟
C.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D.地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2023-03-14更新 | 1270次组卷 | 9卷引用:考前必会历史题模块二高考易错点专题二历史观点理解错误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时期,绝大多数世官只能传承三代,且世袭权利仅作为贵族子弟可以进入政府的资格;嫡长子仅具有继承祖、父辈职务的优先权,要想获得天子的册命则更看中个人的能力。这种做法(     
A.有利于血缘政治的优化B.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
C.推动了统治基础的扩大D.导致了宗法观念的弱化
4 . 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史书编撰的体裁与体例类型多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各具特色的史书编撰体裁与体例(节选)   

史书体裁与体例内容
《春秋》编年体:按照年、月、日顺序逐条记载史事以鲁国史为主,但不限于鲁国史的范围,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春秋时期史事
《国语》国别体: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顺序分国别叙述内容基本上是春秋时期史事。
编撰体裁虽是国别体,但以编年记事的方式叙述对各诸侯国的史事
《史记》纪传体通史: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通典》典制史: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以制度分门立目记事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历代制度史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

注:体裁是史书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学案、评论等,体例则是史书的内部结构。


请你以一名史官的身份,就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或某一阶段编撰一部史书,说明你的史书撰写体裁与体例,并概述史书的内容。(要求:书名明确,准确说明体例与体裁,内容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3-06更新 | 329次组卷 | 2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4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时期,诸侯朝觐天子时需采用最高等级的玉礼器七寸璧琮作为信物,诸侯之间来往则只需要六寸玉礼器即可。诸侯和别国使者来往时,使者的玉礼器应比国君的爵位降一等。这表明,西周时期(     
A.实行家国同构的管理模式B.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分封制成为宗法制的基础D.重视等级秩序的构建与维护
2023-02-27更新 | 538次组卷 | 3卷引用:考前必会历史题模块一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热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公认为,殷商“失德”,故上天终止殷商之命而眷顾于周,周人由此获得天命。后代周王也常以天命训诫同姓或异族领袖,表示其先祖辅佐周先王,而他们也要秉持先祖之德,捍卫周王。周人对“天命”的阐释旨在(     
A.巩固分封秩序B.构建华夏认同C.宣扬天人感应D.践行民本思想
2023-01-29更新 | 568次组卷 | 6卷引用:选择题专练第24题先秦时期-备战高考历史按题号专项限时强化训练(全国卷·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史记》记载,周族先祖古公亶父欲以少子季历继位,以便再传位给季历之子昌,故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昌正妻生子十人,长子曰伯邑考,次子曰发,但“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这反映出当时(     
A.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度尚未定型
C.皇位更替以贤能为标准D.统治者极力构建神权政治
2023-01-22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选择题专练第24题先秦时期-备战高考历史按题号专项限时强化训练(全国卷·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周公继承并改造了殷人祭祀“鬼神”的传统,他从殷人“尊神”“事神”的知识系统中生发出了“尊礼”“近人”的礼乐文化,宗教神学逐步成为礼乐制度的附属。这表明西周(     
A.尊神事鬼的观念已经消亡B.早期人文思想逐渐萌发
C.礼乐制度丰富了宗教文化D.民本思想在变革中发展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墓葬,在考古发掘中多有发现。每个宗族都有一块公共墓地,宗族内的家族又有相对集中的墓地区。与商代相比,周代人殉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随葬品中的铜礼器组合发生了重大变化,食器增多,酒器相对减少。最常见的礼器有鼎、簋、盘、匜、壶等,形成了以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分为5个等级。这类墓葬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甘肃灵台、江苏丹徒和安徽屯溪等地区,对于研究西周时代的葬俗具有重要作用。

       ——摘编自吴存浩《西周时代葬俗试论》等

材料二       据考古发现,汉墓中大量使用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画像石(砖)上常见牛耕、嘉禾、狩猎、放牧、楼阁建筑、人物、车马行列、舞乐百戏、祥鸟瑞兽、天文星象、历史故事等图案。许多画像墓是气势宏伟的多室大墓,墓葬形制结构复杂,墓主多为官僚和地主。墓内随葬品往往有大量钱币和陶器,其中陶器多为鼎、壶、瓮、仓房、厕所、灶、炉、磨、牛、猪、狗等。

       ——摘编自安全槐《中国考古》


(1)概述材料一西周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分析材料二汉代厚葬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墓葬考古的意义。
2022-12-22更新 | 507次组卷 | 4卷引用:政治篇命题情境01考古发掘-【小切口大历史】备战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10 . 周人灭商以前以丰镐一带为中心,是为“宗周”。周公二次东征后,以洛邑一带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卒营筑,居九鼎焉”,以洛邑为王城,是为“成周”。据此可推知,定鼎洛邑旨在(     
A.不断扩大西周王畿范围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促进南北之间文化交流D.构建天下共主的正统性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