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A.儒家观念影响增大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
C.君主专制逐渐确立D.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羊、猪二牲。大夫和士祭祀宗庙,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平民祭祀祖宗的荐礼:春天荐祭韭菜,夏天荐祭麦,秋天荐祭黍,冬天荐祭稻。韭菜配以鸡蛋,麦配以鱼,黍配以小猪,稻配以鹅。如果不是为了祭祀,诸侯不能杀牛作膳食,大夫不能杀羊作膳食,士不能杀狗或猪作膳食,平民不能吃时鲜美味。平常吃的菜肴不能比祭祀用的牲牢好;平常穿的衣服不能比祭祀的礼服好;平常居住的房屋不能比宗庙好。

——摘编自《礼记·王制》

材料二古时,谷物菜果不合时不吃,鸟兽鱼鳖,没有长成就不吃,不在池塘振网,捕捞小鱼小虾。今富人捕杀幼兽小鸟,沉迷饭局,酒如河流,宰羊羔,杀小猪,春鹅秋雏,毛果虫貉,没有不吃的。今民间酒食,大鱼大肉满桌,还有鱼鳖、鹿胎、鹌鹑、肉酱等众物杂味。古时,百姓平常吃粗粮和野菜,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屠户,无故烹杀,相聚野外,背着粮食去,提着肉就回,要知道,一头猪相当于一般年景一亩地的收入,十五斗栗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半月的伙食。古时,没有卖熟食的,也不在市场上买卖食物。现在,熟食遍列,市场上菜肴陈列,劳动懒散,吃喝却赶时髦,例如烤乳猪、韭菜鸡蛋、狗肉、马肉、煎鱼、切肝、腌羊肉、冷鸡、马奶、驴肉、炖小鸡、鹅汤等等。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周代饮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昭帝时期饮食方面发生的变化,并据此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传统社会,个人都依附于某种天然的共同体,包括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天然共同体和拟制的血缘共同体。最初的人类还没有自我意识,或自我意识非常之弱。个人完全融于天然的共同体里面。当国家产生后,国家就分享了个人的认同和忠诚,削弱了个人对部落、氏族等天然血缘共同体的认同与忠诚。有了国家之后,氏族和部落就由贵族来代表,个人依附于贵族,贵族再依附于更大的贵族即国王。个人与部落的关系演变成“家族(个人)——诸侯(贵族)——国家(国王)”的关系。秦晖讲的中国的“周秦之安”是削弱了贵族,除掉了贵族这个中间隔层,无数的小共同体(家族)被官僚制整合进大共同体国家之中。社会组织向西极分化,一极是强大的国家,另一极是底层无数的家庭或家族。虽然也存在着其他一些中间组织,但作用有限,一般是辅助性的。

——摘编自丛日云VS秦晖:《走出帝制和人的现代化》

材料二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发展成熟,是中国古代审计发展的巅峰。比部设于刑部之中,与财政部门完全隔离,财审分离彻底,拥有司法权并配备多位专门的官职,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得以保证。三省六部制的完全确立优化了官僚体系的内部控制,皇帝也重视比部审计,就连皇室用度都要经过比部勾检。……两宋官制,职官分离,与前代有很大的区别。宋初围绕中央集权进行了不少革新尝试,试图在中央机构内部建立起财计管理与财计监督两套班子,进行更直接更经常的审计监督。北宋时,天下财计归三司(亦称三部,即盐铁、度之、户部)三部各设勾院,负责“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谷百物出纳帐籍”。在三司勾院之外、三司之下,还设有一些机构执掌审计职审核军费支出等。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审计职权较前代分散,并且这种财审合一的内部审计体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确保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吕品:《从国家审计演变看古代中国国势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晖关于“周秦之变”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宋审计制度与隋唐时期相比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4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先秦《诗经》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
石介(北宋)
天出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
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明史》卷323《婆罗传》“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
顾炎武“海外之夷,有大西洋,有东洋。大西洋则暹罗、柬埔诸国。……而东洋则吕宋,其夷则佛朗机也。”
晚清学者王韬大地如球之说,始自有明。由利玛窦入中国,其说始创.....览者乃知中国九州之外,尚有九州,泰西诸国之名,稍稍有知之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观”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2022-11-24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卷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原创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5 . 先秦王位的传承途径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并不是开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史书记载,西周建立以后,宋、鲁、吴等诸侯国除了父死子继之外也存在兄终弟及的现象,甚至有“一继一及,鲁之常也”的说法。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诸侯王国破坏宗法体制B.传统观念影响政局变迁
C.异姓诸侯沿袭殷商旧制D.边疆封国恪守分封制度
6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仲国历史》

材料四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哪一新兴阶级的出现。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4)材料四中图A、图B分别属于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022-11-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白虎通义.德论》记载:“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亲疏B.财产多少C.政治隶属D.地域分布
2022-11-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武王、成王、康王三世的分封,西周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战略交通要道上,周人封国最多最密。晋(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蔡(武王弟叔度的封国)、曹(武王弟叔振铎的封国)、鲁(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齐(协助武王灭商的功臣姜尚的封国)都在这条交通线上。在河北之地,周王分封了西周开国重臣召公,使其建立燕国;在南方江汉之地,周王则分封汉阳诸姬以监视南土。此外,黄帝、尧等的后裔亦得到分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材料二   两汉时期,汉承秦制,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前135年—前109年,西汉中央政府在今西南边疆共设置了犍为、益州等9个边郡,将西南边疆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系统。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多由将军兼任,有的是由皇帝下诏征来,他们代表中央政府屯兵驻守于边疆民族地区,在防止边疆民族地区民族事变发生的同时还对边郡辖区采取一些“用夏变夷”的经济文化措施。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

——摘编自《土司制度及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所提及的分封对象,并概括分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边郡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1-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商朝的王位继承存在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不同的方式。西周实行立子立嫡制度,由此确立了宗法和丧服之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分封子弟的制度。由此可知,和商朝相比,西周(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室)三哥(20岁)、四哥(17岁)
妾一(侧室)大哥(25岁)
妾二(侧室)二哥(22岁)

A.制度体系更加成熟B.中央集权制已经建立
C.天下共主地位形成D.贵族等级秩序更稳定
2022-11-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制定了详细的朝觐制度,“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训上下之责,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殆”。西周朝觐制度旨在(     
A.缓和贵族之间矛盾B.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C.优化官僚政治体系D.维系宗法分封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