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时期的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大部分务农、从军。至春秋晚期,士开始转变成为具有游动性质的士人,主要延续文事的传统,或仕宦,或教学。这一现象(     
A.强化了封建贵族的统治B.缘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C.反映了阶级结构的变化D.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周初,诸侯到周王室助祭,并与周王分享祭典中的祭肉,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礼制传统。西周晚期以降,周天子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成为一种非常规礼仪,作为被赐诸侯的特殊优待。这一变化说明(     
A.周王室的权威下降B.统治阶层日益平等
C.宗法血缘关系弱化D.礼乐制度趋向成熟
2024-05-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西周后期,各铜器作坊为了满足贵族们对大量成套青铜礼器的需求,将产品集中到鼎和编钟等 不多的器类上,并简化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流程。此时的作坊生产反映出(     
A.青铜铸造技术衰落B.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C.礼乐制度得到发展D.官府不再垄断手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可以在诸侯国设置“监”,委派史官,还任命诸侯国的上卿负责统军治民,以上措施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建立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国家政权趋向严密D.分封诸侯相互牵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夏的都城有崇、安邑等13处,商的都城自契至汤有、蕃等7处,汤以后五迁,西周早期都城曾有邰、豳等5处。这些都城或相继建立或同时建立,最后均可能同时并存。早期国家的都城同时并存(     
A.源于重建社会秩序B.受同源共祖观念影响
C.利于加强王权辐射D.说明国君权威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西周初年,统治者在很多重要场合使用殷礼,但在周成王六年后,立国前“西土”风格的铜器倍受推崇,大小相次的列鼎和列簋制度雏形形成。这表明西周(     
A.青铜铸造技术更加成熟B.革除了殷礼的落后因素
C.治国理念愈益关注民生D.试图重塑社会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西周文献中,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被说成“勤劳于王家”,而作为王室家族总管的宰却被要求主管“王家内外”。百官的任命都要在王室宗庙前进行,他们往往由宰引导至周王处接受任职。这反映出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B.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政权呈现家国同构特点D.传统统治秩序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仪礼·丧服传》中记载,“君,谓有地者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贾公彦在疏解此句时也说:“是诸侯之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士无臣,虽有地不得君称。”这反映了周代分封制下(     
A.存在多级君臣隶属关系B.周天子的最高权力受到挑战
C.君臣之间标准混乱无序D.宗法制确立了权力传承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何尊(下图),是西周周成王时期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历史学家解读为“让我安顿在中国这个地方”。材料中的“中国”所指这个地方是当时(       
A.内外服制的王畿B.多元一体的中原
C.统治的都城中心D.西周洛邑的宫城
2023-12-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宿迁中学、宜兴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分封制下,周王赏赐官员地产,所赐地产一般从渭河谷地一带有限的王室土地资源中分割。由此可推知,分封制(       
A.极大扩展了周文化的范围B.革新了权力继承方式
C.隐藏天子权威衰弱的危机D.依赖于土地私有制度
2023-12-15更新 | 57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