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典妇功”,掌管“典丝”“典臬(掌管麻草及制作麻布的材料)”“内司服”“缝人”“染人”五个部门,且明文规定编制,如“缝人”部门中相当于工头的“奄”为2名,“女御”8名,有技术的“女工”80名,干粗活的“奚”30名。这一记载反映了周代(     
A.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B.纺织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大
C.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D.手工业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2 . 商代主要的生产工具还是木耜,需要多人合作才可以翻起土块通常三人一组,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而周代完成翻土工作只需要两个人,于是协田就变成了“耦耕”。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形成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工具的改进
3 . 有人指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制度,商朝已出现,到西周时已发展成熟。在这一制度下
A.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B.私人可以转让土地
C.受田者只有土地使用权D.庶民不受贵族剥削
4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019-01-30更新 | 4804次组卷 | 82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诗经·小雅·北山》中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两种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①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
③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
④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 . 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均田制
D.郡县制
2017-05-08更新 | 587次组卷 | 2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8 .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田里不鬻”的记载。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到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9 . 促使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
B.各国的税制改革
C.商鞅变法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