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2 . 据记载,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这些改革
A.说明铁犁牛耕已经推广
B.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C.奠定了抑商政策的基础
D.保证了富国强兵的实现
2019-06-05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甲骨文是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种刻于龟甲兽骨上古文字,多是当时王室对重要事项的占卜记录。下图是其中某片甲骨文的拓片。不~由右往左读:贞我不其受年。意即:卜问,我们是否有个丰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商朝国家机构已非常完善B.五谷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
C.商代统治者重视农耕生产D.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
4 . 周简王六年(公元前580年),周王室与晋国一大夫争夺温邑的一块田地,双方互不相让,就到晋侯那里打官司,最后周王室获胜,得到了这块土地。这反映了
A.周王室仍深受诸侯拥戴
B.晋国成诸侯纷争仲裁者
C.土地国有观念严重削弱
D.土地私有代替了井田制
5 . 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引起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理念中的理性色彩B.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
C.专制体制的进一步完善D.审美观念中的神秘主义
6 . 《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到战国时期B.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C.西周时期到秦朝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8 .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9 . 卫盉铭文载:西周恭王三年,矩伯付给裘卫约1300亩土地,以换取价值一百“朋”的玉器和皮裘礼服。九年卫鼎、格伯簋铭文中也有类似记载。这类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B.奴隶制土地制度受冲击
C.物物交换是贸易的主要形式D.封建地主土地日益集中
10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