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吕思勉认为,古代交通不便,一山一水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所以必须将同族的人分封出去,这些分封出去的人,是我国民族的拓殖使,文化的宣传队,只要看东周之世,各方面封建的国家,都逐渐强大起来。这说明分封制
A.导致国家分裂B.推动民族认同
C.巩固周朝统治D.导致诸侯纷争
2022-05-31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
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
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
2022-05-27更新 | 1599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相传为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西晋末至东晋初,传国玉玺先后为匈奴建立的前赵、氐族建立的后赵所获。他们讥讽没有玉玺的东晋皇帝为“白板天子”。这一现象
A.根本上体现了民族冲突的阶级实质
B.一定程度说明传国信物是统治基础
C.充分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狭隘性特征
D.侧面反映了民族认同在冲突中发展
2022-05-13更新 | 52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新学道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公元前769年一公元前221年每十年发生的诸侯国间战争发展趋势图(横轴的“1”表示第一个十年,即前769年至前760年,由此类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①华夏认同强化②血缘关系弱化③诸侯国君权力加强④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中国”一般是指中原华夏部族居住地,周边则是蛮夷戎狄的“四夷”。当时的吴越等都是诸侯大国,却往往被视作蛮夷,被排除在“中国”文化圈之外。据此分析,当时“中国”的划分
A.明确“中国”是天下之都B.更多按地域和文化礼仪
C.进一步巩固了西周分封制D.体现出了华夏认同观念
6 . 西周统治者在朝堂上设置四夷乐官,负责对四夷之乐的传习与演奏。在举行祭祀和宾客之礼、四夷来朝等典礼时,四夷乐官负责在都城四门之外演奏四夷之乐。这
A.推动了华夷文化共同体的形成B.反映出宗法理念催生礼乐制度
C.见证了西周对四夷的直接治理D.根源于生产工具的突破性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史记》特设了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传,指出黄帝是中原各国和周边地区各族的共同祖先,追述了它们的先祖与中原国家彼此之间的早期联系。这反映了(       
A.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B.统治阶级宣扬华夷有别的观念
C.中国古代各民族习俗礼仪各异D.司马迁具有华夏同源共祖观念
8 . 田继周在《先秦民族史》中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了夷、狄、戎、蛮等字。这些族称的产生要比这些字的产生早得多。”这表明
A.先秦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B.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
C.华夏民族的“中心”观念源远流长D.民族交融的高潮开始于商朝时期
2022-03-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襄城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期,楚君熊渠以“蛮夷”自居,并分封诸子与西周对峙;春秋时期,楚庄王将《诗》等典籍用于楚贵族的教育中,并积极参与诸侯争霸的伟业;战国时期,楚国成为七雄之一,既积极北上中原,又将五帝之一的“颛顼”奉为自己的先祖。这一状况反映了
A.楚国恪守“华夷之辨”的文化传统B.宗法体系长期受到诸侯的抵制
C.楚国“华夏认同”的程度日益加深D.战争冲突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
2022-03-02更新 | 35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韩愈《原道》中记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观念不断强化B.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传统政治制度渐趋瓦解D.民族交融现象比较普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