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不断壮大。他们不仅要接受教育训练,还要了解过去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学习先辈们在战斗中临危不惧、为国牺牲的精神,理解“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的思想理念。这(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说明儒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表明士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D.反映出士阶层推动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时期的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大部分务农、从军。至春秋晚期,士开始转变成为具有游动性质的士人,主要延续文事的传统,或仕宦,或教学。这一现象(     
A.强化了封建贵族的统治B.缘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C.反映了阶级结构的变化D.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
2024-05-06更新 | 38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021-01-02更新 | 1025次组卷 | 14卷引用:西南三省三校2021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     
类型特点
纵横捭阖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
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
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
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
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       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2023-05-18更新 | 441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些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划分形成如下共识

1)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

2)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3)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220年~581年);

4)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581年~907年);

5)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960年~1368年);

6)古代中华文明的衰落(1368年~1840年)。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中一个时期或四个时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探寻治国理论,专门设立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并给予优待,在学宫内出现了各派学者“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的盛况,他们之中有的潜心钻研,有的聚会论辩,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这种现象反映出稷下学宫(     
A.体现了官府垄断学术B.得益于诸子百家的相互融合
C.维护了贵族等级体系D.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
2024-02-22更新 | 33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     
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
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9 . 战国晚期,楚国贵族集团中,原处于“士”之上层者(上士),因军功而获得了大量土地;处于“士”之下层者(下士),如皂人、舆人,也不乏因军功而变为土地的持有者。这反映出当时楚国(     
A.贵族集团权势增强B.社会秩序有所变动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贵族政治趋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时代是一个“邪说横行,处士横议”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情形既是如此“无道”,自然总有许多“有心人”对这种时势生出种种的反动。“有心人”的“反动”反映出(     
A.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B.意识形态受社会变革的影响
C.儒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