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时代,面对“礼崩乐坏”,各种治世思想激烈交锋碰撞。但无论是“仁政”还是“法治”都没有适应时代需求,挽救岌岌可危的周王朝。荀子批判地吸收儒、法两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治,其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治理更为实用有效。荀子主张“义”是礼法的核心,强调用“义”节制人心,强化礼法对人们思想的约束,以达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序的目标。

——摘编自管峰《荀子礼法思想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贾谊是汉文帝时才华横溢的儒生、荀子后学的重要代表。他力主“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但“好刑名之学”的文帝并没采纳。他没有放弃,认为文帝应“始治天下”,废除承秦而来“法治”政策,“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但由于朝廷大臣多数反对,文帝“谦让未遑”,这些主张大多被束之高阁。

——摘编自吕亚丽《浅析西汉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治国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谊的主张被束之高阁的原因。
2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庠序学校”是“明人伦”之所,提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这表明孟子(     
A.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B.崇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C.注重道德伦理的自觉D.力图建立专制统治秩序
2024-0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荀子认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由此可知,荀子意在(     
A.坚持儒家的正统观念B.重视道德教化的成效
C.强调礼制的治国功能D.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吕思勉先生说“荀子最为后人所诋訾者,为其言性恶。其实荀子之言性恶,与孟子之言性善,初不相背也。”荀子和孟子主张产生反映了(     
A.生产力水平的差异B.生产技术不同的革新度
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D.阶级利益立场的差异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荀子认为工商业者不是生产者,农业才是真正的生产活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据此可知,荀子(     
A.宣扬强化主流意识形态B.主张重农抑商
C.注重维护封建等级秩序D.提倡重义轻利
2023-07-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荀子说:“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其主张(     
A.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B.迎合了当时诸侯国君的需要
C.代表了下层平民大众的利益D.蕴含鲜明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2023-04-1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畏惧三种东西:上天的命令、身份高的人、圣人的言论)”“天生德于予,桓魋(宋国司马)其如予何?(上天把德性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尽其心(善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摘编自《孟子》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孟子天命观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孔子、孟子的天命观。
2023-04-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服饰问题上,儒家提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道家主张“被褐(粗布衣服)怀玉”;墨家主张“节用”;阴阳家认为衣服的颜色与四时、方位必须对应。他们的服饰观(     
A.反映为政以德的重要性B.源于宗法制的彻底瓦解
C.契合了各自的思想宗旨D.表明民生问题受到重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向来是十分尊崇礼仪的,孔子所谓的礼,简单说是“仁礼”,是合乎仁德之“礼”,也就是合乎忠恕之道的外在行为规范。他以严格的外在礼仪形式来践行“礼”。《论语》中记载了很多孔子在日常活动以及朝会和出使时的种种守礼行为,如孔子在乡里之间温恭谦逊,在宗庙朝廷之上非常恭敬,孔子也不用红色和紫色作为平常的便装。孔子认为“礼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有两个重要的原则,即“尊尊”和“亲亲”。孔子认为要维护这种“尊尊”“亲亲”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就必然要求不同的人在包括从车马服饰到钟鼎等器物使用上,都要在大小、质地、形制、数量各个方面加以区别。在孔子看来,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君子”。所谓“君子”是尚德的,他们一切以仁爱为出发点,所以又能表现出忠、信、恭、义、礼等种种美德。当然,孔子常说的“夏礼”与“殷礼”,就是指夏、商两代王朝的文化成就和整体文明状态。

——摘编自谢婧《孔子“仁”“礼”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又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据此,荀子提出了“非礼无法”的思想。荀子突破了传统儒家只重视“礼”“仁”的思想格局,在治国策略上也改变了“德主刑辅”的传统,对于违礼的惩戒也打破了只按传统习俗柔性对待的方式,将“法”融入礼之中或将“礼”提到法的位置上,以此作为治理国家的手段。

——摘编自龚建平   边颜《简论荀子以“礼法”为核心的法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礼”的思想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对“礼”的思想的新认识,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10 . 《韩非子·五蠹》篇指出,“强兵得先富国,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道家认为“我无事则民自富”,倡导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社会经济。儒家则主张顺应农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民富。各学派的经济思想从本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思想自由和百家争鸣B.战争频繁与诸侯割据纷争
C.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D.思想融合与统一趋向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