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1 道试题
1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列言论所体现的理念与商鞅变法一致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贤者举而上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孟子认为对市场商业、关卡商旅均不应征税,只能对农业征税。对农业征税时,官府只能征收扣除成本后的收成部分,而且应该实行“什一而税”的低税率。这体现了孟子的(     
A.仁政理念B.重农思想C.民主观念D.辩证思维
3 . 战国时期,荀子从“性恶论”出发,倡导“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A.强调内圣外王B.主张法术并用C.倡导礼法并施D.体现外儒内法
2023-08-28更新 | 37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六)
4 .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由此可知,孟子主张(     
A.做事时要反省自己B.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
C.吸收其他学派思想D.人与人之间要见贤思齐
5 . 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墨子强调“万事莫贵于义”,“夫义,天下之大器也”;孟子指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三人强调“义”都旨在(     
A.追求政治重建B.强调以法治国
C.宣扬为政以德D.主张仁义并举
6 . 荀子主张“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治理),夫是谓能参(与天地相配合)”。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尊法敬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崇德重法D.五行“相生相胜”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字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热。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点。
8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提出者是(     
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2023-08-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仪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是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这一主张体现了(     
A.专制集权的历史趋势B.下层平民的利益诉求
C.隆礼重法的思想特点D.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
2023-07-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吕思勉先生说“荀子最为后人所诋訾者,为其言性恶。其实荀子之言性恶,与孟子之言性善,初不相背也。”荀子和孟子主张产生反映了(     
A.生产力水平的差异B.生产技术不同的革新度
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D.阶级利益立场的差异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