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以下是诸子及其思想。对应准确的是(     
A.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孟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荀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朱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3-07-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儒家学说是一套极其复杂的、探究有关人与宇宙、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例如:对人之终极理想的追求,对违反人之终极追求的现存社会现象的反抗等。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而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阳明的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

材料二   《四洲志》不足九万字,魏源编《海国图志》,以《四洲志》为基础,广搜新旧资料,并利用了多篇魏源自撰的论文,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还有各种奏折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系统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海国图志》的体量和内容深度都超过了《四洲志》。

——摘编自《望向世界的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中“关人与宇宙、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点,并指出王阳明心学是如何发展儒家学说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海国图志》编撰所呈现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历史影响。
2022-12-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松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荀子《天论》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材料三   现代化不仅仅是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它本身就包含有人的文化的、精神的、价值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国家的每一项决策,除了需要考虑经济利益.进行技术论证外,还要考虑人文的因素,如文化、审美、环境、资源等等诸多因素,特别是现代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这些问题的考虑和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就能够大显身手。西方后现代主义就已经开始注意到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比如“天人合一”思想所体现的“人的终极关怀”等等。

——王岡华《中国传统文化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指出荀子的自然观对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并简析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字数300左右)。
2022-12-2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南太湖霅书汇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墨子批评儒家“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的主张,认为这会导致“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有学者认为这是对儒家“知命论”的误解。下列儒家言论中能为该学者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22-11-12更新 | 34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国在魏文侯执政时期,尊贤纳士,以法家李悝为相国,同时尊子夏为师,“受子夏经艺”,并敬重儒家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下列各项中,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礼法走向融合B.德治和法治各有其积极意义
C.各国普遍采取儒法并用D.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6 . 人类历史是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患民利民、安民室民的思想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 )

材料二   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①②③代表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
(2)列举这一时代中“地中海文明”和“南亚文明”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人们共同探究的问题。
2022-10-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胸怀家国天下,关注民生幸福自古以来是能人志士之崇高追求,它影响着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立意与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诸子学派之集大成者,其学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思想就是裕民经济思想。在荀子看来,一个国家的人民要富裕安康,人民,尤其统治集团必须节约用度,节约资源。他还提出为政当权者必须有德,做到廉洁自律、广济博施;广大人民则应勤俭节约、善藏其余、长虑顾后。荀子还看到了人民富裕与良好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以政裕民”的主张。

——摘编自周先进《荀子裕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涵》

材料二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提炼荀子“裕民经济”思想的基本主张。
(2)改革开放后,中共因时制宜地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共同富裕”的精准策略。结合所学,说明推动浙江成为对外交往重要窗口的近代条约因素,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继续推进浙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8 .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时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该思想家还提出了(     
A.夫尚贤者,政之本也B.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2022-08-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       
A.韩非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0 . 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两者的主张
A.塑造了共同价值观念B.目的是重构社会秩序
C.体现了民本政治追求D.构建了完整学术体系
2021-05-07更新 | 463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桐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