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分封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维护了贵族特权,后者加强中央集权
B.前者分封以姬姓贵族为主,后者察举选官
C.两者都符合时代潮流,都加强了君主专制
D.郡县制吸取了分封制不足,后者优于前者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时期,国家对官吏的约束渗透到婚姻生活中。据相关记载,这一时期对官吏的婚姻约束大致存在三种情况:其一,赘婿不得为吏;其二,外籍郡县长官不得在为吏之地娶妻为舍;其三,官吏在工作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归家或与妻子同居于官舍。这些举措(       
A.确保了行政效率B.消除了贪污腐败
C.杜绝了地方割据D.加强了专制集权
3 . 【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

材料   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道路。 这条独特道路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脉相承与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国家治理体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这是当代中国制度自信的文化底气。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前后更替或同时并存,但治理体系却没有因此中断,根本原因正是制度建设的承前启后。 各朝各代的国家治理都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并固化为制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以“制度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代以降,皇权专制主义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北宋时候,皇权已经高度专制,明代以后则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于是皇权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也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但革命果实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手中。要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皇权专制的主要制度、措施及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这个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伟大创举的历史贡献。
2024-01-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明朝土司制度与羁縻政策的区别在于由松散的统治变为严格的控制;在承袭、纳贡、征调等政策方面,土司制度均有严格的规定,从而加强了对鄂西民族地区的控制。鄂西土司制度随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而消亡。

——摘编自彭建英《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郡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分析郡县制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的羁縻政策与元明的土司制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作用。
2024-01-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里耶秦简有大量内容丰富的政令和文书。《里耶秦简·户籍》中详细记述了百姓家庭人口信息及承担的赋役情况。另《秦简·内史杂》记述官员“有事请殴(请假),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这反映了秦朝(       
A.注重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B.秦律严苛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C.重视户籍管理以征收赋税D.开始出现政令文书管理模式
2024-01-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这位不久后被称为始皇帝的秦国君王,歼灭了战国六雄中最后一个残存的国家齐国,由此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宏业。中国史上诞生了首个大一统王朝。天下统一后,各种新制度、新政策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一夜间,一个拥有全新国家结构与特征的大一统国家拔地而起。

——(日)西嶋定生《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材料二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下,既重视“要在中央”,也强调因俗而治,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外历史纲要(上)》

(1)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政灭掉六国的策略。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进行的制度建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概括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和元朝边疆管理的趋向。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元朝是如何在地方治理上体现“灵活性”的。
2024-01-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标志着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地方割据势力被完全铲除D.创新了地方基层管理模式
2024-01-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将祖先或神明称为“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否定了“泰皇”的称谓,而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称“皇帝”。据此可知,皇帝制度(     
A.具有一定君权神授色彩B.凸显了浓厚的宗法观念
C.强化了对民众思想控制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灭六国后,秦朝贵族势力不断地被削弱,而非宗室贵族组成的官僚集团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理所当然地拒绝实行分封制,从秦国发展而来的中央地方行政体系被完整地复制到秦王朝。这说明郡县制的实行(     
A.充分发挥了人才的重要作用B.取代贵族政治成为选官依据
C.适应了秦朝的政治体系需要D.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2024-01-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