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秦始皇沿着新修的弛道、直道等巡游天下,并在琅邪等地刻石纪功称“皇帝之功,勤劳本事”“皇帝之明,临察四方”“皇帝之德,存定四极”。秦始皇此举(  )
A.树立了君主勤政爱民形象B.得到各地百姓普遍认同
C.复兴了周代礼乐制的传统D.致力于巩固大一统国家
2020-07-22更新 | 462次组卷 | 15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
2 . 下图分别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朝的长城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中的长城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其展示的时代特征。
2020-12-01更新 | 55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3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2022-08-19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练测
4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材料三   1015世纪,在我国西北到东北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辽”“西夏”和“金”三个民族政权。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本民族文化的需要,它们都在汉字的影响下,创制了本民族的汉字系文字。

——摘编自王锋著《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

材料四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新的管理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

——整理自2011年全国文综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区事务采取的措施。
5 . 下图是秦朝建设的道路网略图。据此可知秦朝
A.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B.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C.确立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后世所沿袭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1-03-29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这一措施(  )
A.不利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B.是先秦分封制的延续
C.说明岭南地区政局不稳D.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
2021-12-16更新 | 298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采取的重大措施

统一六国(前221年)

称皇帝(前221年)

建郡县(前221年)

统一度量衡(前221年)

统一文字(约前221年)

徙天下豪富12万于咸阳(前221年)

大规模修建通向东方各国的驰道(前220年始)

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各地(前220年—前210年)

征岭南并修灵渠(约前219年—前214年)

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提防(前215年)

北击匈奴(前215年—前213年)

修长城(约前213年)

焚《诗》《书》、百家语(前213年)

坑方士、术士“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前212年)

修秦直道(前212年)

统一货币(前210年)

——摘自苏力《大国宪制》


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8 . 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A.不再以法家作为治国理念B.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
C.彰显秦朝的国力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皇汉武”是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书写的历史人物,以下属于秦始皇历史活动的有(     
①修长城,抵御北方匈奴入侵   ②罢百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③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④重经济,推行铁业官营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0-22更新 | 167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蒙恬是秦始皇麾下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以下史实与蒙恬相关的有
①北击匈奴   ②通直道   ③筑长城   ④指挥灭楚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1-05-13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