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8 道试题
1 . 阎步克在《波峰与波谷》中指出:交替的“胡化”与“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度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意在说明魏晋以来(     
A.民族融合促进官僚政治的成熟B.民族融合加速门阀政治的衰落
C.民族融合奠定隋唐统一的基础D.北魏孝文帝改革重视移风易俗
2023-11-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汉朝不能抵御,故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唐蕃之间和亲,还数次会盟,唐朝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摘自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2023-11-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唐代的魔术被称为“幻术”,是当时大众喜闻乐见的“胡”文化,《旧唐书·音乐志》中有“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的记载。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中印文化交流范围广泛B.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流
C.唐代文化娱乐形式多样D.魔术是中西文化融合产物
2023-11-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会盟往往会影响历史的走向。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一历史事件史称(     
A.绍兴和议B.长庆会盟C.澶渊之盟D.凉州会谈
2023-11-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是依据王磊《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研究》一文整理的中国古代民族交融部分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时期史实
商周时期出现的“华夷”民族观,就说明华夏族和戎夷共同组成了国家,其中战争,迁徙等行为促成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各国进行的长期的战争,使得“四夷”和华夏产生了大规模的融合现象。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表格中空白时期将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并说明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
2023-11-25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所示,与南北朝的“小家碧玉”的形象不同,隋唐的侍女俑大多梳着高高的发髻,姿态慵懒惬意,展示自信的强健之美。该图可用于研究隋唐(     
A.女性审美观念的保守B.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C.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D.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2023-11-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据,以朝气蓬勃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兼容并包的大气派......隋唐皇室以胡汉混杂的血统奄有天下,胡、汉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效应也相应得到最为充分的释放。……盛唐人不仅气质上“大有胡气”, 而且礼法颇富“胡风”。 胡人礼法观念淡薄,......胡曲与胡舞在唐代大为流行; 唐文化还以博大的胸襟,如“长鲸吸百川”似地吸收外域文化,从它文化系统中采撷英华。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北宋时期, 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 以“天道”“公议”为旗帜, 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 以明道也, 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在唐代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2023-11-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3-11-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不完全统计,自文成公主入藏以来的两百多年间,唐蕃间的人员往来就接近200余次,使者往来的任务有和亲、朝贺、贡物、报丧、告祭、会盟、封赠等。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A.密切了中外间的文化交流B.促进了汉藏间的友好往来
C.打通了汉藏间的贸易往来D.开创了古代中国和亲政策
2023-11-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安史之乱期间,少数民族政权或“请助讨贼”或“请助国供灵州军粮”,积极助唐平乱,如吐谷浑、于阗、回纥、吐蕃等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安史之乱动摇少数民族统治B.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资充足
C.受到唐玄宗人格魅力的感染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023-11-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