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9 道试题
1 . 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后,唐太宗接受诸蕃君长所奉“天可汗”称号,《通典》称唐朝“临统四夷,自此始也”。关于唐太宗“天可汗”称号的政治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际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B.是中原王朝统一皇权的延伸
C.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D.是唐朝建立世界霸权的写照
2023-11-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元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宋书》

材料三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并指出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列举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两例)。
2023-11-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资治通鉴》记载,回纥众酋长奏请唐太宗:“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如诣父母,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唐朝(     
A.善于军事征服B.推行和亲政策C.实现民族平等D.治世国力强盛

4 .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ū)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逋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九》

材料二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四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阅读材料二、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三的说法,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隋唐时期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举措。
2023-11-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初统治者的地位获得了北方游牧势力的承认,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这标志着他已获得中原和草原势力明确的尊奉。这体现出当时(     )
A.唐王朝的强大B.唐朝直接管辖边疆
C.唐蕃关系和睦D.各民族文化的趋同
2023-11-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如表可知唐朝(     
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
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鞨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7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与边疆各族分布图


材料三   元朝形势图(133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处理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个时期管理边疆的措施,并概括两个时期边疆治理的共同特点。
8 . 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是(     
A.空海B.玄奘C.法显D.鉴真
2023-11-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出现于(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023-11-2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10 . 如下表所示为隋朝至盛唐时期社会生活变化的部分描述。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服饰文化为便于妇女骑马,圆领长袍服装设计趋于流行
饮食文化每年立春时节,朝廷向高级官员发放葡萄酒、胡饼
舞蹈文化城市中人们对胡旋舞与胡腾舞钟爱有加
A.社会风气开放多元B.民众生活富足
C.民族差异逐渐消亡D.中外交流频繁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