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9 道试题
1 . 传承与交融

材料一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保证嫡长子的纯洁性,周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缤、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西周礼制还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男女未成年不得成婚。《礼记·曲礼》记载:男女无媒不交。西周婚姻的成立,程序上必须符合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完成六礼后,婚姻关系才算成立。

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其中,汉代的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准则,也是立法的最高原则,其中夫为妻纲为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妻子必须遵循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以丈夫为尊。在结婚要件中,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六礼;汉朝从人性出发,认为男女年龄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励晚婚。

(1)阅读材料一,指出汉代婚姻制度和西周婚姻制度的异同。

材料二   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

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2)以绢马贸易为例,阐述唐代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的影响。
2023-12-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蕃长庆元年(821年)缔结盟约,其中指出:“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境,已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这一盟约(     
A.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B.增进了唐朝与西域的联系
C.反映了唐蕃团结友好的愿望D.消除了吐蕃与唐朝的纷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在南部边疆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列举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两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边疆治理的措施。
2023-12-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观察如下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方式?

材料一如下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困



(2)阅读材料二完成填空;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并用史实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材料二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2023-12-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安西都护府     ②宣政院                 ③理藩院
B.①护乌桓校尉     ②单于都护府          ③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
D.①安西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2023-12-0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精华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是中国人物邮票的重要选题。昭君、文成公主都成为某一时期邮票中的主人公,两者做出的杰出贡献是(     
A.进一步增强君主专制B.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C.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D.推动了民族的进一步交融
7 . 以下四幅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对各图所属的朝代及中央在该地区采取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明朝:设立具有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B.清朝:军事平叛后强制推行“改土归流”
C.唐朝:设立上统于中央政府的大都护府D.东汉:先军事打击后设行政、军政机构
8 . 突厥颉利可汗去世之后,唐太宗进行了相关的善后事宜处置。第一是让部分归附唐朝的突厥民众向唐朝能够实际控制的地区迁徙;第二是让部分汉族与归附的突厥民众杂居。唐太宗的这些举措(     
A.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涵B.消除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推动了突厥政权的汉化
2023·全国·模拟预测
9 . 唐朝蕃将普遍改写谱系、祖籍。李楷固本为契丹人,但自称是李陵后人;安兴贵本为西域胡族,却与轩辕氏搭上关系;吐谷浑王慕容氏是鲜卑人无疑,却攀上射日英雄后羿。与此同时,他们的心态、思想渐起变化,洞悉儒家教化,崇尚忠君爱国,讲究孝道文雅。这种现象说明
       
A.中华的观念得到认同B.少数民族加速封建化
C.各民族接受儒家思想D.唐朝民族政策开放
2023-12-05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七)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与周边民族对举时出现的“汉人”,因蕴含强烈的政治意义,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成为魏晋时期“中国人”的称号。两晋十六国时期,“晋人”成为“中国人”的通称。北魏初年,出于否定“晋人”的需要,将较早置于统治下的“中州”人称作“汉人”。南北朝时期,“汉”一直是对“中州”人的他称,而非人们欣然接受的族称。唐贞观二年,礼部主客司采用“汉”“蕃”界定内地与边疆关系。高、武时期以后,因应现实政治需要,“蕃汉”一词被纳入刑律,诏令越来越多地加以采用,最高行政机构严格规定边远地区“汉官”员额。在唐朝日益广阔的边疆,“汉”被广泛用来识别内地州县民身份,具有切实政治经济利益,人们乐以自称,“汉”作为民族族称最终得以确定。

——摘编自何德章《汉族族称的出现与定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族称在唐代定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族称的出现与定型的认识。
2023-12-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