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和亲”比前后的任何一个王朝次数都多,规模都大,与周边的异族藩王几乎都有过和亲的历史。和亲的对象有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契丹、南诏等。这主要说明了唐朝时期(     
A.实行开明对外政策B.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C.和平处理民族问题D.民族对抗基本消除
2023-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概况

时间史实
公元前139年        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昆邪王降汉后,在其故地设武威、
张掖、       、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诏河西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户共71270户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           。

——据《史记》《汉书》


(1)完成材料一表格中填空部分的内容。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王朝边疆治理的手段。

材料二   唐太宗提出了“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观点,还打破“华夷”界限。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国《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爱之如一”体现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对应的序号及其成立的时间。指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主题。并简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3-11-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羁縻的第三点要义,在于因俗而治,正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即用制度、文化和技术引导并逐渐改变夷狄,而不直接对其进行统治。在这方面,唐朝尤为成功,通过广泛建立羁縻府州制度,极大地扩大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影响。唐朝近三分之二的地区为羁縻府州,这是羁縻政策的制度性发展。羁縻州府的设置,将许多民族首领纳入府州的地方制度之内,并授予他们官职。当然,羁縻府州同州郡还有显著区别,其首领担任的官职可以世袭,其也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摘编自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增订版)》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前,由于唐朝在西域的经略,通往西域的交通大开,形成了自汉代以来东西陆路交通的极盛高潮。当时中西交往空前繁荣,亦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唐朝与西方的交通,除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盛,这一时期因此也被称为“丝路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武斌《丝绸之路全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被誉为“丝路的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并列举该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事例。
2023-11-06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边疆治理是主权国家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图 2

——整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1)观察材料一,写出图 1 与图 2 的文物名称,并指出文物产生的朝代。

材料二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后,清朝将治理边疆的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着手解决日益严重的北部边疆问题。当时俄罗斯侵入黑龙江流域,崛起于西北的准噶尔蒙古部兵锋向东,准噶尔与俄罗斯还将手伸向北方的喀尔喀蒙古。清朝、俄国、准噶尔三种势力展开激烈角逐,对于清朝而言,处理北疆的蒙古与俄国的关系,迫在眉睫。清朝在东北成功地遏制了俄罗斯的扩张,签订条约划定边界。清朝还驱逐占领北方喀尔喀蒙古部的准噶尔势力,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清朝再平准噶尔,控制西藏、青海,统一天山南北地区。

——常建华著《清朝大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签订条约,划定边界”中的条约名称并简述条约意义。结合所学,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方式。

材料三     清代前期,统治集团治理边疆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如放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强调中外一体;从“以夷治夷”到“以汉化夷”;对“羁縻而治”的传统思想加以否定;从只求“夷汉粗安”到追求“长治久安”,充分利用边疆各民族的力量,构筑边疆屏藩。

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中指出:“清代的民族统治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

——整编自李世谕《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期统治者思想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民族统治政策的影响。
2023-11-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唐诗人元稹《法曲篇》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白居易《时世妆》云:“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唐传奇《东城老父传》云:“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这些主要体现出唐代(       
A.城市经济发展繁荣B.多民族交融的趋势
C.胡汉矛盾得以解决D.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素有尚武的传统,这样的传统我们可以追溯到先民们对力量和勇武的歌颂与崇拜,但中国的尚武精神一直追求的不是战争的延续和野蛮的厮杀,而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界。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少数民族优秀成分。“尚武”是唐代蓬勃社会精神的真实写照,它真实影响着唐代文学的面貌。直抒文人墨客心中的万丈豪情与赤忱之心、高度发展的文化又催生了唐代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唐诗中描述“忽见山头水道堙,鸳鸯环甲被金鞍马上弯弓搭箭射,塞门看。为报乞寒王子大,胭脂山下战场宽。丈夫儿出来须努力,觅取策三边”。李唐王朝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与辽阔的国土唐朝从士族到百姓,都显示出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而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与勇武劲悍的追求,又促使唐代尚武精神历久弥新、更加昂扬,而这种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古典的武士精神。

——摘编自付婷《浅谈唐代前期的尚武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尚武精神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尚武精神的作用。
7 . 宿卫之职主要是捍卫宫掖,非皇帝亲信者不能任之,享有莫大殊荣。而在解决东突厥降部的安置问题,太宗曰“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由此可知宿卫制(     
A.彻底解决了突厥问题B.全面提升夷狄的地位
C.以儒家思想教化四夷D.旨在教化怀柔固统治
2023-10-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唐蕃之间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状态。安史之乱时吐蕃曾助唐平叛,并借机控制了陇右地区,后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代宗仓皇出逃。唐蕃关系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安史之乱后双方实力的变化B.唐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C.吐蕃以两面派手段迷惑唐朝D.和亲政策失去政治效能
9 . 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入,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10 . 唐太宗时的国家雅乐包括龟兹、疏勒等西域多地的乐曲;西域也多有擅长唐人乐舞者,如曹国的曹保擅长弹中原琵琶,安国的安万善以吹奏唐人筚篥而闻名。这体现了当时(     
A.移民活动频繁B.音乐登峰造极C.民族融合文化交流深D.政治秩序稳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