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约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强。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改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材料二



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

(注:在唐朝的十部乐中,除了燕乐、清商乐外,西凉乐、天竺乐、龟兹乐、高丽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都是外来乐。除了宫廷,高官和民间大贾家中也有出现私人乐队。该图真实再现了当时的乐舞场面。)

(注: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影响。
(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唐朝与边疆各族交往表(部分),由下表可知唐朝
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
唐太宗时期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汉国灭亡
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唐玄宗时期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户府
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栗末靺鞨册封册封大诈荣受封为渤海郡王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B.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C.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D.政权并立影响各民族交流
2022-02-06更新 | 226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唐朝对边疆的主要管理举措,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举措史实
设立都护府唐朝从太宗至武后,建立了安东、安西、北庭、安南等九个都护府。
联姻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睿宗时金山公主嫁突厥可汗,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吐蕃,玄宗时永乐公主和静乐公主嫁契丹首领。
交换质子贞观以来,边裔诸国率以子弟入质于唐,诸国人流寓长安者亦不一而足。
册封首领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如契丹、突厥、吐蕃、高昌等都受到唐王朝册封。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建立B.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以册封为主
C.各民族经济都得到均衡发展D.民族政策具有灵活性和多元性
5 . 贞观四年,唐太宗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某大臣提出:“……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唐太宗卒用其策。这一争论最有可能是
A.讨伐西突厥政权问题B.吐蕃王朝和亲问题
C.东突厥部众归附问题D.玄武门之变问题
2021-10-14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朝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唐都长安的胡化盛极一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政府设立安西都护府B.唐代长安已被少数民族攻占
C.唐朝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D.统治者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特别是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在文化方面,在战国时代的基础上,中国有了完整的宇宙论、伦理学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各家综合的基础上……中国的知识和科技能力,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这些“硬件”和“软件”的能力,使中国的生产能力超过四邻,且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故得以通过贸易,将各处的经济纳入中国的大系统之内。唐代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许多外来的成分,在日常生活方面,唐代饮食起居乃是总结了南北朝时期的汉、胡分野,整合为新的方式。南朝以前,在服装方面,汉服是宽袍大袖,斜襟束带,唐代则从胡服演变成为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面再披上一件长衣……印度的数学、中亚的天文学,都被纳入中国文化的系统之内,唐代文化的接受能力,可能是中国历来最强的。更为重要的则是文化的理念部分,唐代儒学在前期并没有太大发展,至韩愈后,儒学才有新动力和新方向。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整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在文化上开放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8 . 图中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昭陵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六骏是李世民所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飒露紫”等。经学者考证,六匹骏马大多来自突厥汗国及西域诸国,名号大多来源于突厥语。这折射出唐朝
A.开辟陆上丝绸之路B.重视向周边民族学习
C.有重武轻文的传统D.与突厥关系一直良好
2021-08-26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8月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唐初对突厥采取的统治措施。由此可见,唐初中央政府
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置西州(吐鲁番)、庭州(吉木萨尔),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平龟兹国(库车)
永徽二年(651年)将安西都护府由交河迁回高昌故都,命高昌王后裔前往镇抚
显庆三年(65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故安西为西州都督府

A.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B.确保了西域的长期稳定
C.始终以被动军事防御为主D.维护了汉藏间友好关系
2021-07-27更新 | 594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广雅中学2021-2022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骆驼这种独特的动物成为唐代的一种象征符号,从国家、社会到精神生活层面,我们都能够看到骆驼的身影。骆驼在唐代的全面参与反映了
A.骆驼已取代耕牛成为主要的农用动力B.各阶层寻求异域珍宝的社会奢靡之风
C.已形成西部少数民族移居中原的浪潮D.对外贸易与开拓成为社会的价值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