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下表为某同学对秦汉时期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其意在说明这一时期(       

秦制汉制
律法秦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
思想“焚书坑儒”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中期开始“独尊儒术”。
中央官制丞相为核心的官僚体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设立中朝。
地方管理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到汉武帝实现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体系。
A.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B.汉承秦制同时有所损益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2023-11-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武者刘砌执政53年、开拓了汉朝最大的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以下史实发生在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是(     
①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   ②中外朝制度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盐铁官营
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3-1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有(     
A.推恩令刺史制度西域都护府B.黄老无为大一统中外朝制
C.尊崇儒术党锢之祸盐铁官营D.河西四郡察举制均输平准
4 . 据考,历史上主管盐务的官职,仅汉代时称“盐官”。据《汉书·地理志》等记载,汉武帝时在全国(产盐区)27个郡的37个县内设置了盐官。这反映汉代(     
A.打击豪强地主B.削弱地方权力C.改革选官制度D.推行盐业官营
2023-11-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霸道强国】

材料   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

时间措施
公元前140建立中朝制度
公元前138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134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公元前128确立以举孝廉为主要科目的察举制
公元前127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颁布“算缗”令、“告缗”令,征取商人资产税
公元前117实行盐铁官营
公元前115下令铸造五铢钱,禁止郡国铸币
公元前112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夷、南越设郡
公元前110采纳桑弘羊的建议,推行均输法、平准法
公元前106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一个主题,并予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6 . 据考古发现,西汉前期的铁器多没有产品标示或少量以姓氏为标示,西汉中期后各地铁器不仅形制相近,且产品标示也以所属郡国名的简称或编号作为标示,图1中的“山阳二”标示即表示是山阳郡的第二号铁工场制造。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制铁业政策的调整B.制铁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
C.私人制铁业竞争意识增强D.地方郡国取得制铁自主权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史记》

材料二   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到太山,巡海上,并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

——《史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并结合西汉初期的治国思想及相应政策简析该治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分析导致“物盛而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为此采取的应对措施。
(3)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概述其影响,并指出
2023-11-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如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赵州桥、义仓、三教合归儒
祖冲之、九品中正制、《禹贡地域图》
宣慰司、釉里红、郭守敬
均输平准、察举制、《黄帝内经》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敢。”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文化政策上有何异同点?
2023-11-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盛时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文字。经历汉朝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材料二   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稳固。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吐蕃、南诏、渤海等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汉朝时期人们的何种观念得到了发展?结合所学,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利于这一观念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历程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2023-11-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