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立无为之位,而乘备具之官,足不自动,而相者导进,口不自言,而摈者赞辞,心不自虑,而群臣效当,故莫见其为之,而功成矣,此人主之所以法天之行也。为人臣者法地……为人臣者比地贵信,而悉见其情于主,主亦得而财之,故王道威而不失。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臣)不得于君,则其道何由而行。

——摘自程颐《河南程氏易传》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

——摘自朱熹《朱子大全》

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被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夫岂然哉。

——摘自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从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君臣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二人对君臣关系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提倡的君臣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
2 . 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那么,下列观点中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的是
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树立皇帝的权威B.发展思想文化C.消灭异端学说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2021-10-11更新 | 361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段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引自《韩非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若干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法家学派在汉代以来的命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
2021-09-0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专题01先秦史
5 . 有学者指出:“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这是指
A.汉朝初年推行黄老政治B.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
C.汉朝建立中央集权政治D.汉代实现儒、道、佛合一
6 . “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文中的“公”指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
7 . 下列叙述中哪项最能概括董仲舒的成就
A.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
B.改造了原来的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与道家的合理成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C.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D.一生注重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地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继位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及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这一主张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简要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思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10 . 冯天瑜等所著《中国文化史》:“其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僪之首’的声誉。”这里的“群儒之首”最有可能是指
A.孟子B.董仲舒C.班固D.司马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