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思考)
2021-11-17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年)大约百年,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视,所以他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它每篇分上、下,约35000字,一共260章。

材料二   实际上汉代人在心目中已经把《孟子》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K尔雅》各置博士,其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盂昶令人楷书十ー经并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ー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孟子》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从此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孟子》简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孟子的政治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的原因,并指出孟子传播儒学的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在中国古代地位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2021-11-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上的控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里的“儒术”是指(  )
A.唯物思想B.心学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理学
2021-11-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进行了诸多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汉朝廷续秦朝的政治制度,并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11-1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及目的,并分析其思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1-11-09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以下关于汉代太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太学的建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③太学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④太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为了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1-11-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前期因灾恤刑次数表(1644—1850年),由如表可知
朝代抗旱水灾地震疾役综合总计平均率(年)
顺治朝211153.6
康熙朝10112144.4
雍正朝334.3
乾隆朝281292.1
嘉庆朝101112.3
道光朝556
总计583213673.1

A.乾隆朝是清代灾害最多的时期B.旱灾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灾害
C.“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统治者D.恤刑制度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