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下列不属于其措施的是
A.设立“中朝”B.实行盐铁官营
C.设立五经博士D.分封同姓诸侯
2 . 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思想是
A.仁者爱人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D.存天理,灭人欲
3 . 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此思想
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
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
4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全部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2020-12-16更新 | 232次组卷 | 4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 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 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学阶段。表2为理学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表2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任举一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完成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的思想来源。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原因。
7 . 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而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里的“儒术”指
A.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B.糅合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儒学
C.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术
D.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思想的儒学
8 .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上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宋代使理学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集大成者是谁?概述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
9 .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国古代思想家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参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参预国家政治的有(  )
①孔子②老子③庄子④董仲舒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10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董仲舒提出(  )
A.创造新儒学B.颁布“推恩令”
C.实行中外朝制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