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春秋》乃“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材料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尊崇儒术,统一思想B.天人合一C.复兴儒学D.分割相权,加强君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秦汉时期,社会普遍认为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董仲舒据此提出君主要“法天而治”,探知天意以便更好地践行天道。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主张
A.顺应了社会文化心理发展B.背离了儒学民本思想传统
C.从根本上杜绝了君主专制D.被统治者确立为行政规范
3 . 董仲舒详细叙说了“尊崇儒术”的理由:《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尊崇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罢黜百家B.大一统C.思想统一D.明法度
2022-02-02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2-01-13更新 | 363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由于“学在官府”的传统已被打破,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民间,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阶层。战国的士以掌握学术文化知识为主要身份标志,他们在社会上的活跃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璀璨的时代。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战国时期的文化现象,并概括指出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3)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7 . 西汉中期,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种思想
A.有利于促进汉初经济恢复B.再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C.实现了君臣关系完全平等D.被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 . 汉武帝时期,政治上设刺史监察地方,任酷吏打击豪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思想上尊崇儒术。这些措施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推动百家争鸣D.商品经济发展
2021-12-21更新 | 34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儒道思想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B.儒学开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显学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西汉统治阶级适时调整文化政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及目的,并分析其思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