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继秦王朝迅速崩溃后建立的汉朝并非简单的“汉承秦制”,汉朝不仅接受其制度框架和管辖疆域,更重要的是总结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强力政权迅速崩解的历史教训。站在先秦儒家对“礼乐制度”进行仁义伦理反思的立场上,汉初儒者贾谊明确地指出:秦朝的过错是片面地实施了法家工具主义的效力原则,“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以暴虐为天下始”,社会风气因此而衰变。其实,先秦法家工具主义取向的强制性和功效性思想,经过春秋和战国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到秦王朝建立时已经积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由此产生了以无限酷刑和重刑实现法律的即时工具效力,“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所以,贾谊的总结一方面是在批判运用于秦朝的法津工具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在宣扬儒家的法律道德主义,“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摘编自单纯《过秦与正韩:论儒家对秦制及法家思想的批判》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秦汉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75次组卷 | 6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春秋战国时出现的理论,是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朴素的自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它在秦汉时的一次重大的政治应用是
A.构建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王道政治理论
B.奠定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C.确立古代相生相胜周而复始的历史理论
D.建立起了中国的哲学体系
4 . 西汉武帝时,官场呈现“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于文学之士”的习气。公孙弘“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故连续升迁,至拜相封候。据此可知当时
A.“尊儒”与“尚法”结合B.扩大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政治风气呈现开放而民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急就篇》是西汉后期官方颁布的学童识字课本和常识课本,其中,“姓氏名字”部分记录了不少常见姓氏和名字。

20世纪,位于河西走廊的汉代居延要塞遗址先后出土三万余枚简麟,内容起自西汉中期,止于东汉中后期,统称居延汉简。

有学者发现,《居延汉简》所载人名与《急就篇)相合者约30个。这些汉简所载人物,有的籍属边郡,有的来自内地(如表所示)。

表:《居延汉简》与《急就篇》人名互证(部分)

《急就篇》《居延汉筒》所裁“姓+名”“职街+(姓)名”“籍贯+姓名”
宋延年京兆尹长安南卫张延年、河阳里张延年、“第五隧长”赵延年、沛鄢山苍县蔡里赵延年、田延年、吕延年
卫益寿卜益寿、李监寿
周干秋周千秋、朱千秋、傅千秋、蕭千秋
高辟兵霍辟兵、“尉史”辟兵
郝利亲冯利亲、卢利亲、丁利亲
冯汉强“甲集侯”汉强
景君明游君明、任君明
董奉德丁奉德、司马奉德
由广国“从史”广国、“守城尉”广国
曹富贵“宜昌侯”王富贵
减罢军“饼庭长”罢军、苏罢军
郭破胡丁破胡、“万世隧长”破胡、“甲渠侯”破胡
左地余胡地余、孙地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汉代人名”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11更新 | 527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金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东汉时期,民间碑刻对远古祖先的书写多追溯祖先源头或姓氏由来,内容玄远不经;对近世祖先的描写则强调支系流布,但未必真实;对父祖的书写则以官职的有无和高低为准,如实书写。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长期稳定B.经学世家崛起
C.历史记载断裂D.官僚政治确立
2021-05-11更新 | 665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初推崇黄老“清静无为”之术,出现了“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思想混乱局面。武帝即位后,诏举贤良问策,“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可见,汉武帝“罢黜百家”主要是因为
A.儒学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国家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观
C.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理论D.黄老之术无益于经济的恢复
8 . 在面对瘟疫的不确定性时,古代中国人往往从超自然力量来理解瘟疫,并以孝道等道德因素来解释瘟疫的流行和感染。这类解释旨在
A.展现统治者的仁政爱民B.宣扬天人感应以警示世人
C.表达官方或个人的自省D.彰显伦理纲常的道德力量
9 . 汉代的人们一般认为,死刑只能在死亡和衰落的季节执行,也就是在秋冬两季执行而不能在春季,否则就妨碍了繁殖和生长,从而引起灾害。它体现的理念主要是
A.以德治民B.尊崇儒术C.天人感应D.人性本善
10 . 董仲舒认为,帝王作为天子,所作所为皆应顺应天时。故庆、赏、罚、刑应与春、夏、秋、冬相应。若非如此则是与天命相悖,招致灾祸。该论调
A.使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社会化B.进一步强化了儒学正统地位
C.完成了儒学信仰理论的重建D.意在以天命来约束君主行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