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专业刊物《教育世界》,系统介绍了国外的教育法制、学规等,为我国清末制定学制提供了参照蓝本。清末教育改革始于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1904年,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05年,清政府下诏乡试、会试一律停考,各省岁科考试也随即停考。1905年,清廷成立了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在地方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全省教育事务。学部规定任何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为宗旨,同时注重实业教育的地位。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期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某学者总结的改革成败模式。

改革类型

特征

示例

成功

模式

高效执

行模式

能够高要求的执行多项措施,重点在于凝聚主体力量并规范执行过程文景之治时内外威胁不大,皇帝主导整个变革,广纳人才并稳定同盟,最终富国安民

集中执

行模式

主导者选定某些领域集中执行某几项措施明成祖夺权后急于稳固根基,集中力量疏通大运河、编撰大典及控制诸侯,最终开拓了边疆又稳定了国家

失败

模式

弱执行

模式

主导者难以贯彻高执行要求,无论是少措施的小变革,或是多措施的大变革,都未能实现原目标清末“新政”涉及教育、实业等多方面内容,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执行官员素质低下等原因,最终失败

强创新

模式

变革多项措施又加大创新力度由于存在派系斗争,王安石遭到重重阻挠,虽然同盟力量不足,但他还是决定大刀阔斧,开创青苗法、免役法等多项制度

——摘编自潘玲珑《中国历代改革的成与败因素探源》


根据以上材料,就材料的部分或者整体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有学者指出晚清有两代变革的士大夫,第一代是官僚士大夫,其杰出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第二代是文人士大夫,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这两个士大夫群体(     
A.救国思想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B.向西方学习的方向趋于一致
C.对国家出路问题进行了最早的探索D.都主张社会变革以应对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主动顺应潮流进行了变革B.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条件
C.清末新政主张学习西方及兴民权D.清末新政因变革速度过快而失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合奏《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A.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B.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
C.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D.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
6 . 1978年,当时有2.5亿人吃不饱肚子。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66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由此可知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B.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
C.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迸发出了活力
2021-06-18更新 | 1181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