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末十年的改革不能说毫无成就,改革官制、编练新军、振兴实业、废除科举、兴办学堂等确有诸多进展。然而,在改革的速度和方向上,清政府和社会期待逐渐显现出巨大的落差。据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清末新政(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D.新政改革违背了政府初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清末新政期间,政府开展教育改革并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不仅要求各中小学堂须开设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还须开设“读经讲经”科目,要求“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这些规定(     
A.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价值重估B.折射出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艰难
C.体现了基础教育体系的僵化D.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3 . 1898年12月19日,上海的《北华捷报》报道说:“我们欣慰地从北京获悉,新的京师大学堂正在开办……校长丁韪良博士已经搬入了位于大学校园内的临时寓所之中。”此报道可佐证,清末(     
A.戊戌变法顺利推行B.西方文化侵略加剧
C.新式教育已成趋势D.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2023-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魏迁都洛阳后,太子元恂偷跑回平城,孝文帝说“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下诏废太子,后处死;同年鲜卑贵族的部分元老发动政变,孝文帝严厉打击并捕杀了很多人。这表明(     
A.改革变法是大势所趋B.鲜卑贵族不支持变法
C.北魏政权面临着分裂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3-1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论述题

材料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2: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后,写一篇历史小论文【60-100字】阐述一下如何使国家变得强大。
2023-12-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流民南移江南虽是主流,但流民“回迁”北归现象也时有发生,“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据此可知,当时的“回迁”(     
A.缓解了江南的人口压力B.催生了孝文帝汉化政策
C.加剧了北方战乱的发生D.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8年3月初,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他编纂的《日本变政记》,此书按时间先后叙述了1868—1890年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历史事件,同时在列举日本变政事迹时,又用按语评考了其意义和可取之处。康有为进呈此书旨在(     
A.开拓普通民众的视野B.倡导清廷向日本学习
C.唤醒国人的救亡意识D.促成维新变法的开展
8 . 许倬云先生在《说中国——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一书中谈道:“人群的横向流动,在地理空间上形塑了‘中国’,相对而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则来自人群或个人在垂直方向的流动。”下列可以支持该观点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B.什伍连坐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
9 . 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贵族元丕不肯着汉服,仍“雅爱本风,不达新式,至于变俗迁洛,改官制服,禁绝旧言,皆所不愿”。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突出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新旧之争B.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举步维艰
C.导致北方政局混乱不利于南北融合D.先习俗变迁再制度变革的策略失当
10 .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此举改变了汉人长久以来盛行的宽袍大袖服饰,学习胡服的紧身窄袖、长裤、革靴,这样的装扮既保暖又方便,同时还有利于进行户外活动。材料意在突出赵武灵王的改革(     
A.推动了民族融合B.强大了军事武装
C.促进了中原统一D.迎合了百姓所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