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腊化文明”与希腊古典文明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但前者并非后者的纯粹延续。首先,它是一种混合文明,尽管希腊因素在其中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其次,它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具有统一特征,虽然各地各方面发展不一,呈多样性形态。最后,它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周边世界,从而最终沟通了欧亚非大陆古代各主要文明的源流。笔者认为,古代诸文明的孤立、封闭、阻隔只是暂时的、相对的,相互碰撞、交叉、渗透则是必然的。同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军事征服或商业冒险常会加快这一进程,而且在这一进程中,新文明的悄然兴起与前文明的路然隐退同样不可避免。然而,旧的文明不会死去,它的血流仍在新的文明中涌动。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明的形成、影响与古代诸文明的交义渗透》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希腊的代表国家(城邦),并描述其政治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对“同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军事征服或商业冒险常会加快这一进程”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2023-08-03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希腊社会内部阶级分化明显,达到城邦兴起的程度。此时的城邦皆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独立自主。与东方的商业联系和对东方文明的吸收表明希腊城邦形成之际就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上,这对希腊城邦形成具有特殊意义。在城邦建立同时,希腊人袭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行,使希腊各邦有了共同的节日和历史纪年。与东方各国不同,希腊城邦大多建有神庙,宗教思想在城邦意识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城邦治理过程中,出现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等不同政体,在许多城邦,公民政治获得充分发展,公民可直接参与城邦管理,这对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影响巨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篇》

材料二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许多城市在与封建主的斗争和谈判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发展的影响。
2023-09-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干半岛南部地狭多山,小块平原受山隘阻隔,交通不畅,封闭分离。希腊人先后在此建立起二百多个城邦,这些国家通常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联合周围村落而组成,一般都是小国寡民,一城一邦,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一方面继承了此前亚述、新巴比伦、米底和埃及等先驱者的遗产,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与税收系统;另一方面,帝国首次把古代埃及文明区、两河流域文明区和古代印度以及希腊文明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摘编自晏绍祥《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上古中古史内容解读(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希腊“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文明特点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我国固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由于地理环境的作用,中华文明的形成才有了独自发生、多元发展等特点。
古希腊罗马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供给古希腊文明大厦的砖瓦石灰,而古希腊文明表现出对人格、尊严、自由、权利等因素的独特追求,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民主精神的追求。罗马法的精神支柱是理性主义,适时开放、兼容并蓄是罗马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毛曦《中华文明形成的地理条件分析》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2-09-05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奴隶制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隶农制的特点,并对古罗马隶农制进行简要评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典时代的雅典拥有一个作为市场的中心广场,公民的社会及政治生活多在这里进行。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市场必然是这样一个地方,上面的广场我们可以用来消磨闲暇的时光,市场则可供我们交换各种生活必需用品。”此外,宗教圣地、露天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生活空间,也成为城邦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生动地展现了城邦公共生活的画面。这些公共场所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为数众多的公民经常聚集于此,以参加城邦的各种公共活动,这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摘编自邵令《古希腊公民的公共闲暇活动》

材料二1718世纪,随着西欧各国的宫廷失去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城市承担起传承经济文化的功能。剧院、音乐厅、咖啡馆等共同组成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戏剧不再是王公权贵的专属,而成为市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大众剧院摆脱了宫廷戏剧的演出套路,上演了众多关注市民生活和讽刺政治的优秀剧作。这种由封闭到开放的趋势同样影响着西欧音乐的发展。在巴黎的公共音乐厅,交响音乐会和大型歌剧频繁上演,满足了民主时代人们的愿望。自1662年伦敦首家咖啡馆开业后,咖啡馆成为市民读报、交谈和讨论时政的自由公共空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公共场所的话题不再聚焦于文艺的评头论足,逐渐转向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这引起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恐慌,不少公共场所因此而被指责为“鼓励政治分歧和反叛思想的场所”。

——摘编自许正林、李倩《近代西欧报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公共生活场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世纪,古代雅典由少数贵族执政。当时的农民如果要借贷,只能以妻子女儿作为抵押,若不能还债就沦为债务奴隶。为了缓解矛盾,执政官梭伦开始了改革。他颁布“解负令”,废除下层人民的一切债务,禁止因债务把人卖为奴隶;并按照土地和财产把雅典公民由高到低划分四个等级,再从四个等级中选出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随后执政官克里斯提尼继续改革,把全国划为十个区域,每个区域抽签产生50人的代表,组建五百人议事会。后来伯里克利将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平均每9天召开一次,所有20岁以上的雅典公民全部可参加;取消所有官吏的等级制,并且给予官员津贴,保障了下层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展开变法活动。李悝在魏国颁布法令,选贤任能,摒弃贵族体制,推行“尽地力”“善平余”等重农抑商措施,并制定刑法,使魏国强大起来。吴起也在楚国推行变法,废除贵族特权,整顿吏治,奖励军功,但遭到贵族激烈反对,导致改革失败。最为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内容包括改革田制、推行县制﹑奖励军功、奖励耕织、排抑商贾、统一度量衡等,使秦国国力迅速强大起来。

—摘编自《世界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雅典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战国时期变法和古代雅典改革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的制度变革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蕴含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重塑了我们。慢慢流淌的世界长河中,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浪花。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在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甚至在同一区域的历时性发展中,文化的阶段性表现也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文化之间是隔绝的、断裂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都给文化的传播延承提供了契机。不同风貌的地域文化支流交汇,才可成就“世界文化的长河”。

——摘编自孙旭《文化交融的美丽结晶》

提取材料中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理想国》一书包含了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首先,他相信人类只有在城邦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和激情。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在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中有着对应的阶级:军人代表着激情的部分;人数最多的“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着欲望的部分;而理性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在“护卫者”(统治阶级)身上。如同在一个和谐的个体中那样,在一个和谐的城邦中,所有组成部分必须一起起作用,但理性部分必须控制其他两个部分。“护卫者”应由一个“哲学王”来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知识”,接受过专门训练,经历过特殊社会生活。

——-摘鳊自(美)沃尔夫《夫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念产生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