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节选自小说《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中16491月英国审判查理一世的庭辩内容。

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天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做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天对我的托付:所以你们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无可奉告。

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是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

国王查理一世:英国从来都不是一个选举制的王国。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们得告诉我你们传我来究竟有何依据。比起在座的审判我的所谓的法官,我更名正言顺地代表我的国家的人民的自由。

法官布拉德肖: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上述材料相关联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作品用于历史研究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几乎所有的国内政治革命大体上都要经过这么一个周期,尽管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有很大差异。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进化的阶段,过了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期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成果的巩固——这似乎就是革命的一般规律。”


(1)请以英国“清教徒革命”或法国革命为例概要写出其所经历的“周期”。
(2)谈谈你对这一“周期”的认识。
(3)你认为认识这一“革命的一般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2024-03-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霍布斯阐述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之时,英国已经处在对君主制的持续不断的反抗中,似乎没有哪一个君主能满足包括罗马天主教徒、苏格兰长老会教友、清教徒和教友会教徒在内的不信奉国教者与英国国教教徒之间相互冲突的意愿。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控制的政府把海军和军事部门的钱都用完了,被迫召开议会要求得到更多的资金。议会的很多成员——地主、日益变富的城市商人、律师、清教徒和其他不信奉国教的教会成员,也包括国教的神职人员——都不愿意上缴国王强征的钱。当查理一世欲在未经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征收赋税时,1640年议会势力向他发起了战争。最终,他被克伦威尔(护国公)领导的议会势力所处死。

——摘编自【美】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典范,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英国“光荣革命”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结束王权专制并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在随后的工业大革命中提供了政治保障;法国大革命虽然吹响了世界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民主的号角,赢得了现实,却输掉了历史。人们自以为打破了旧制度,但在虚幻的新制度中过着旧制度的生活却不自知。

——摘编自蒋娅芳《英国“光荣革命”的渐进性与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比较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的社会政治及思想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与妥协”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革命在17世纪中期英国内战的背景下,“革命”延续了以往的含义,意指一种政治变动。它不是发动革命,而是阻止革命;没有损害君主制,而是大大强化了它。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同时也是革命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政权、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发生的全面的、彻底的、剧烈的变革。
法国大革命自1789 年以来,"变化"已经成为现代革命观念的一个核心内涵,变化意味着新时代、新纪元的到来,也意味着与过去的断裂和重新开始等意象。“变”、与“新”的意涵,最终赋予法国大革命及后来的所有革命一种时间向度,即革命是向前发展的,指向了未来。不过,对于法国大革命及其所孕育的现代革命的普遍原则的大多数理解,基本都是在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展开的。
海地革命海地革命的真正贡献在于它为现代革命提供了全新的内涵。它是历史上唯一成功的奴隶起义,是第一场黑人推翻白人统治者的斗争,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先声。这不仅是以往发生在民族国家内部或具有“内战”性质的革命所不具备的,而且也伴随着革命影响的扩散,成为 19 世纪以来发生在欧洲各帝国内部以及欧洲之外的革命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张旭鹏《“革命”的内涵与变形:一项全球思想史的考察》

(1)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革命内涵的变化。
(2)如果让你续写20世纪革命的内涵与变形,谈谈你的设计和理由。
2023-02-23更新 | 45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变革。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央视网20221018日有关中共二十大报道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当今形式。其实中国现代化起步并不算晚,并尝试过多种模式的探索。你是否认可中国的现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请简述理由。
(2)中共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之对应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多以非和平方式伴随,请以美、英为例予以说明
(3)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雄辩证明: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也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请就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2023-01-19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大力倡导宽容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洛克。洛克不仅由于反对君权神授、捍卫自然权利和开创三权分立理论而成为西方现代民主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也以提倡宗教宽容而确定了英国启蒙思想的基调。1685年,洛克在一封长信中说:“任何私人都无权因为他人属于另一教会或另一宗教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权利的享受。他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以及作为一个公民而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他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都不得对他使用暴力或予以伤害。”

——摘编自赵林《宽容·启蒙·革命》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初期到1688年“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渡,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的。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启蒙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I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7 . 理性王国

材料一   著名学者程汉大在《西方宪政史论》一书中,对英、法、美等国宪政进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如下表所示是书中对三国宪政的部分表述。

他们还凭借理性进行前人未尝试过的大胆创建,构建了一套双重分权的复合式政治制度虽然国家的外形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中央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家主权无可挽回地转到了国会一边就像一个对自己的作品(政体)永远难以满意的孩童,在海滩上一遍遍地、无休无止地用沙砾构筑他理想的城堡

材料二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斯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数字所对应的国家,并说明理由。
(2)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部分实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
2022-05-25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管窥英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历程,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有人估计,在1688-1701年之间,国民财富增加了20%。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富的捷径,许多人投资海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到暴富。革命后100多年英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通道和争夺殖民地。在战争时,对外贸易的总额会有所减少;但每次战争结束后,海外贸易就会大大扩展。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自由贸易意味着改革英国全部对内对外的贸易和财政政策,以适应工业资本家即现在代表着国家的阶级的利益。工业生产上的每一个障碍都被毫不容情地扫除。关税率和整个税收制度实行了根本的改革。其他一切国家对于英国应当同爱尔兰一样,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同时又供给它原料和粮食。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行星都围着它运转。多么灿烂的前景啊!

——摘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国版序言

材料三   19795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其领袖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一职,并三次连任首相,执政共11年有余。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时期,改变了战后英国政府长期执行的经济政策,放弃已经失效的凯恩斯主义,推行在国际上流行经济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鼓励企业自由竞争,让已经实现国有化的企业重新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使萎靡的英国经济暂时走出衰退状态。

——引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光荣革命”后英国财富迅速增长的原因。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这对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指出自由贸易确立为英国国策的年份,简述亚非拉多数国家的历史命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撒切尔夫人执政前后英国经济政策的改变,并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概括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英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有益借鉴。
2022-05-2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9 . 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425日,明朝崇祯皇帝将脖子伸进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16491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将脖子伸进了断头台的铡刀下。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搜集相关史料,谈谈你对下面材料中“两位东西方君主死后世界天平开始失衡”的理解。
2022-03-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启蒙思想者认为只有实行权力分立、以权制权才能防止权力滋用。但事实上,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议行调和,就连标榜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

——摘编自李振通《谈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建立的近代政体中“均衡”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和“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的理解。
2022-07-15更新 | 64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