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的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不断创新,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邀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1921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对材料一中的玛丽和威廉来说,天上掉下了顶大王冠,同时掉下来的还有一个“紧箍咒”。这个“紧箍咒”指的是英国的什么制度?从经济角度,用具体史实说明该制度是如何推动英国工业发展?
(2)材料二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有益探索,指出苏俄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特征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从制度创新角度,谈谈你有何收获?
2023-09-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土地贵族守旧的地产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经济地位、政治特权、爵位等级和社会荣誉地位急剧衰落,他们的文学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李尔王》展示了一幅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图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书中对于“羊吃人”的惨剧有过逼真的描述,“他们(贵族)拉倒房屋,毁坏城镇,佃农们被赶走……”

——摘编自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嬗变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如今世道》,深入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成为对社会变革的忠实记录。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仅仅靠继承土地来获得收益,但其开销并未减少,这使得他入不敷出,穷苦潦倒。他的贵族绅士身份,其实就是空壳。他竞选代表本郡的国会议员,却多次失败。他对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下议院的排斥,正是对贵族绅士权力失势的无力反抗。

——摘编自曾妍《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绅士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几个关键词概括16—18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变化的原因。
(2)简析材料二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的命运变化。
2022-08-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典时代的雅典拥有一个作为市场的中心广场,公民的社会及政治生活多在这里进行。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市场必然是这样一个地方,上面的广场我们可以用来消磨闲暇的时光,市场则可供我们交换各种生活必需用品。”此外,宗教圣地、露天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生活空间,也成为城邦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生动地展现了城邦公共生活的画面。这些公共场所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为数众多的公民经常聚集于此,以参加城邦的各种公共活动,这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摘编自邵令《古希腊公民的公共闲暇活动》

材料二1718世纪,随着西欧各国的宫廷失去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城市承担起传承经济文化的功能。剧院、音乐厅、咖啡馆等共同组成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戏剧不再是王公权贵的专属,而成为市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大众剧院摆脱了宫廷戏剧的演出套路,上演了众多关注市民生活和讽刺政治的优秀剧作。这种由封闭到开放的趋势同样影响着西欧音乐的发展。在巴黎的公共音乐厅,交响音乐会和大型歌剧频繁上演,满足了民主时代人们的愿望。自1662年伦敦首家咖啡馆开业后,咖啡馆成为市民读报、交谈和讨论时政的自由公共空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公共场所的话题不再聚焦于文艺的评头论足,逐渐转向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这引起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恐慌,不少公共场所因此而被指责为“鼓励政治分歧和反叛思想的场所”。

——摘编自许正林、李倩《近代西欧报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公共生活场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启蒙思想者认为只有实行权力分立、以权制权才能防止权力滋用。但事实上,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议行调和,就连标榜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

——摘编自李振通《谈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建立的近代政体中“均衡”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和“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的理解。
2022-07-15更新 | 64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美国创建之初,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模式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到19世纪上半期为止,英国完成政治民主化有哪些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建国之初设计了什么民主制度?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022-02-2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大力倡导宽容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洛克。洛克不仅由于反对君权神授、捍卫自然权利和开创三权分立理论而成为西方现代民主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也以提倡宗教宽容而确定了英国启蒙思想的基调。1685年,洛克在一封长信中说:“任何私人都无权因为他人属于另一教会或另一宗教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权利的享受。他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以及作为一个公民而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他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都不得对他使用暴力或予以伤害。”

——摘编自赵林《宽容·启蒙·革命》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初期到1688年“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渡,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的。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启蒙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I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7 . 近代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妥协,这些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

材料一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都会导致社会的激烈而反复的震荡,决定了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从两个极端的政治主张中都不能合法地产出或创制出来。为此,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上述革命与复辟循环震荡的怪圈。

——高全喜《英国宪制中的妥协原则》

材料二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社会情况复杂,传统贵族势力盘踞在社会的上层,他们高高在上,把持着国家基本权力,社会中下层,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更加谋求政治地位来保障其进一步发展;议会制度自身的弊病也突出明显……当1831年开始的议会改革浪潮如火如荼之时,以托利党为代表的土地贵族寻得历史的传统,放弃部分利益,以求得更好的生存。英国注重历史传统以及寻求妥协的惯例造就了1832年改革的胜利。

——冯春《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认为当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碍联邦的和谐时,应由中央立法,任何州的法律被认为违反联邦宪法时,中央可以否定……州权派坚持抱住州权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则不放,虽然同意中央有权规定通商和税收,有权对不服从中央的少数州采取行动,但要求中央权力在行使前必须经若干州的同意。

——摘编自易中天《费城风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资产阶级面临的难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政治精英给出的解决方法。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以及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联邦派和州权派矛盾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案。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欠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次政治设计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在英国的历史和未来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契合点。

——据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材料二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图3是某同学针对美国1787年宪法设计的一枚纪念邮票

图3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美国是“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理解。简要评价该同学的设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百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民主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