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有学者将部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色归纳为下表,据此推断,表中①②③分别是(     
国家特色
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
“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A.英、日、德B.意、俄、英C.美、德、法D.美、英、法
2023-04-21更新 | 100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三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话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哲学家只有使自己成为能对他的同类作出贡献时,他才有权利对自己作出估计。哲学家并不为自己,而是为别人, “只对自己有好处,就是一无好处。” “智者在抨击干扰理性或阻碍理性发展的谬误中,智慧会感受到有朝一日将如此正当地为减轻甚或消灭曾使人备受痛苦的各种灾难作出贡献的那种光荣。” “因此让我们自由写作,也自由行动吧……一个顾虑重重、畏缩胆怯的作家,是不能为人类的精神和为他的祖国效劳的……一个哲学家必须以崇高的坚毅进行写作,或者就应预计到象并非哲学家那样的人去阿谀奉承,从这些哲学家自己写的这些文字里,分明可以看出这些自称为哲学家的特性和由他们所掀起的启蒙运动的特性。

——摘编自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二   饶勒斯认为, “否定思想对经济体系和特定生产形式的从属地位是徒劳的和错误的,同样,单纯用经济形式的演变去解释人的思想运动,那也是幼稚的和低劣的。法国大革命的完成,并不仅仅因为它势在必然; “人的力量、意识和意志的力量也都起了作用。虽然如此,饶勒斯强调指出,大革命毕竟是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果,这些发展使资产阶级成了执掌经济和政权的主人。

——摘编自[]饶勒斯《法国大革命的社会主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法国“哲学家”的“特性”,并列举这一时期一位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及其独特的思想。
(2)概括材料二中饶勒斯关于法国大革命起源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结论。
2024-04-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雾月政变后,法国仍处在第二次反法联盟军的包围之中。拿破仑向全国发出号召,为了争取和平,为了保卫自由,为了法国的荣誉,必须拿起武器来。他决定首先打击对法国威胁最大的奥地利,把主攻战场放在被奥地利占领的北意大利。1800年,拿破仑率军取得马伦哥战役的胜利。18012月,法奥两国在吕纳维尔签订和约,法国取得了意大利的许多领土。拿破仑希望欧洲能够暂时实现和平,他利用反法联盟国之间的矛盾,发起了以谈判为中心的和平攻势。180110月,拿破仑利用俄英矛盾,与沙皇签订了《巴黎和约》,接着,又与几个小国签订了和约。英国迫于形势,接受和谈。18023月,英法两国代表正式签订了《亚眠和约》,规定英国承认法国在欧洲占据的领土。《亚眠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结束,欧洲终于实现了普遍的和平。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反动封建主在天山南北发动武装暴动。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率军于1870年控制了整个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借机出兵强占了中国伊犁地区,此后拒不交还。18721874年,沙俄和英国先后承认阿古柏政权,并与其签订商约,获得特权。阿古柏成了英俄分裂和肢解中国新疆的共同傀儡。面对危机,清廷派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率军讨伐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败死,天山南北收复。1878年,清政府派崇厚出使沙俄谈判索还伊犁,却被迫签署失地丧权的条约。1880年,清政府任命曾纪泽赴俄交涉改约事宜。左宗棠决心“誓与俄人决一死战”,在新疆加强战备应对沙俄的军事挑衅。经过多方努力,1881年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清政府收回了被沙俄盘踞十年的伊犁及其南境领土,但仍被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块领土,赔款白银五百万两。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拿破仑取得对外战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反分裂新疆斗争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两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历史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教育改革先从学校开始,首先由政府设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学校体系;选拔有实际工作经验且品学兼优的人到学校担任教师,开设于治理国家有利的特别是“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的课程。王安石还设置了“武学”“律学”“医学”,以培养军事、管理和医学的专门人才,弥补了当时官方教育的不足。同时,面对“太学有教导之官而未尝严其选”“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等状,王安石创立了太学“三舍法”,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考试考核方法进行年级升等的教育制度。王安石把《尚书》中“貌、言、视、听、思”解释为很现一个人道德修养的相互关联的五个不同境界,加强了伦理道德的建设。

——摘编自张守慧《王安石教育改革对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等

材料二   在拿破仑执政的15年间,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法令,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制度。1806年颁布的法律,第一条   明确指出:“教育培训将在下列机构实施:一、市镇政府建立的初等学校;二、市镇政府或私人资助建立的中等学校;三、公立中学和国库资金扶植的特殊学校。”拿破仑时期教师的职业在于推动社会进步。“皇帝会关照这些具有杰出才能的成员,接受最优质的培训。”拿破仑当政后,希望通过高等专科学校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扩大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基础,以此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法国在巴黎及其他地区创办了十几所高等专科学校,如师范学校、武器学校、军事学校、音乐学校、医学学校等。学校相生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选拔优秀人才。这些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法国重视精英教育的产物,也为现代法国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明利《拿破仑与法国的国民教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教育改革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王安石教育改革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影响。
2023-05-2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其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中、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
7 .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其王朝会,必陈设仪仗,奏国乐”,而且不同等级、不同场合所演奏的“国乐”有着严格的规定。作为一种宫廷的仪式音乐,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礼崩乐坏”,但却随着皇权不断强化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效仿和传衍。魏晋南北朝时期,“谣俗”和“四夷杂歌”成为宫廷音乐的重要来源。两宋时,大量民间歌伎、乐工成为宫廷乐师,使统治者参照“雅正之乐”的标准,作出形式和内容上的规范和取舍。明清时期的“国乐”则都交由道士或僧人主持演奏,以满足统治者利用宗教祈福的要求。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乐”应该是体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国歌”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摘编自洪学明《论术语“国乐”》

材料二   《马赛曲》(1792年诞生,1795年被定为国歌):“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在痛苦呻吟……我们渴望珍贵的自由,决心要为它而战斗!”

《国际歌》(1871年诞生于巴黎公社失败后,1917年后被苏联定为国歌,1944年被定为苏联共产党党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诞生,1949年被定为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首国歌,分别分析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2-01-27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   法国从大革命在几年时间里,立宪、共和主义成了最时髦的东西;人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互称“公民”:法律在革命中建立起来,立宪成为普遍的意志;农民背上的封建枷锁被革命冲开;人民公意、主权和法兰西民族主义在外国干涉威胁下一致发展起来;平等和自由成为国民的崇高理想;“革命”成为“大众口头禅”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从此成为不仅法国的,而且欧洲的伦理观念。人权和公民权的神圣性经过法国大革命达到了最高点,从英国的《权利法案》到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一脉相承而屡有增益,近代欧美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均源于此,而这也成为西方人普遍认同的政治伦理传统。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深受欧洲大陆近代思想和法律影响。其最主要特点是显示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1776年杰斐逊起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独立宣言》,其中涉及的民主共和国原则和美国宪政文化,成为1787年宪法必不可少的思想准备。战后初期美国实行邦联制,这实质上只是13个州组成的一个联盟,内部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权力十分有限导致社会动荡,政治经济局势呈现散沙状态,享受利益的特权阶级仅限于富人和奴隶主,再加上当时美国不同利益集团分化,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因此,美国改邦联为联邦,通过立宪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缓和各方矛盾。

——摘编自杨丹卉《对1787年美国制宪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4)综上所述,说明思想理论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和共和,在法兰西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法国大革命开始的五年中,共和主义的力量由弱而强,逐渐成为主流的思想。共和主义在执政的派别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局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接受这种政治理念。在权力危机时刻,也只有共和主义的利刃才能割开当时政治上的死结。

——摘编自秦风《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共和主义思想及其政治实践(1789-1794年)》

材料二1905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111010日,按照孙中山的既定部署,武昌爆发起义,并意外获得大胜后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1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2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满洲部族政权,建立了共和国。

——摘编自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大革命时期共和主义力量增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活动。
2022-01-2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部分)

年代事件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61年撤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根据材料表格内容,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2019-10-0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