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人的同意作为解决冲突、作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因为将多数裁决规则奉为圭臬而忽视对多数权力本身进行制度性的补充、制约与完善,从而屡屡犯错。

——摘编自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雅典直接民主制下多数人暴政的成因》

材料二   社会的激变往往起于阶级间的不平衡,阶级间的不平衡来自经济、社会、政治层面的大量不平等……几次革命的高潮都是由城乡贫民发起的……法国大革命的民众主导必然导致其平等至上的价值取向。自由和平等严重失衡,使大革命的民主制……成为多数人暴政的“专制民主制”的典型。

——摘编自安然《论法国大革命的成就、局限及其原因》

材料三   民粹主义将社会分裂为两个同质的对抗性群体——即“纯洁的人民”与“腐败的精英”,其主张可粗略地概括为反精英、反建制和激进民族主又……民粹主义在欧洲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在全球的扩张与民族福利国家社会保护之边界的冲突;另一方面反映了深度参与开放的自由市场的精英与被边缘化的底层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民粹主义……在于主流政党在民主绩效上的糟糕表现——其所代表利益的局限性,以及兑现竞选承诺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危机的能力愈来愈弱。

——摘编自李凯旋《民粹主义在当代欧洲兴起的根源》


(1)根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雅典“多数人暴政”、近代法国大革命“专制民主制”和当代“民粹主义”出现的原因。
(2)综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民粹主义的危害,指出规避民粹主义的途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耳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摘编自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并结合所学归纳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核心主张。

3 . 节庆活动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以农立国,对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非常关注。为了适应农事和生活,人们就定出一些节日,以调剂生活,增进群体活动的乐趣。民间的宗教意识和祈福于神的心理,以及躲避灾害的要求,促成了拜天敬神的仪式和咒术、禁忌等,并确定于特定的时间。中国人的伦理思想是返始报本、慎终追远的,于是以祖配天、敬天法祖的思想和仪节,就牢牢地凝结在中华民族的群体中。我国古来以孝治天下,所谓凡能孝于亲者,必能忠于国。故“忠孝节义”四大德目,自古影响个人性格与立国精神,如清明祭扫,以示不忘先人;中秋团圆,以叙天伦之乐;重阳登高,以崇敬老之礼。

——摘编自蓝吉富、刘增贵主编《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节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世俗化或非基督教化倾向,理性神崇拜、反宗教化妆舞会等节日的出现,显然也直接体现着人民大众狂欢文化的这种反基督教传统。1790年7月l4日的联盟节庆典,也已出现了数万人共同宣誓效忠祖国之类世俗的新因素,这是一个反映了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节日。革命节日的人民大众文化特质还表现为人民大众对节日的广泛参与,卢梭认为剧院里的演出决不是人民的节日,人民的节日应当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让群众自己变成演员,“让每个人都走到别人当中并使自己得到愉悦,以便使大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

(1)阅读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传统节庆产生的因素。(要求:不得完全照抄材料原文。)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法国节庆文化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018-12-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拿破仑帝国】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人民渴求建立一个能够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的民族国家。为保卫大革命成果而进行的反对各国君主的战争很快就变成了解放、吞并和对别国的征服。法国的扩张主义最终促使各国集合起来,共同反对法国。拿破仑掀起了各国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又吞没了拿破仑自己。

——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二   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在遵循启蒙运动倡导的法学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法国当地的习惯法、罗马法、王室法令和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已有的法律成果,确认平等、自由等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对封建贵族、教会土地占有的合法性,否定了封建特权,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民法典》维护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争成果,保证了法国国内的团结稳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并随着法国后来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得到了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世界各国的许多立法,也都对它有参照和借鉴,甚至把它视为母法。

——摘编自李曳白《拿破仑民法典:民法典上的英雄荣光》

(1)结合所学,扼要解释材料一中“拿破仑掀起了各国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又吞没了拿破仑自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民法典》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2024-05-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世纪到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国王们肩负保护民众安全的责任,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以获得对封臣和臣民的有效控制权。11—12世纪,这些制度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它们正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核心。而且,当时商人和市民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民族的行政机构、军队政体、司法和教会不再被一些世袭家族控制着。与此同时,语言的多样性在欧洲形成并保留下来,而这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罗马法成为中世纪政治理论的基础,而罗马人相信国家是至高无上的。13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就已经存在。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
2024-04-19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其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中、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权宣言》确立了被称为“不朽的原则”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原则。《人权宣言》从原则上提出各项基本人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编自赵铁生《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原则的宪章——<人权宣言>》

材料二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理性是一种“自然的光亮”,他们就是要用这种理性之光去启迪人类,使之从中世纪神学的非理性的迷梦中醒悟过来。不仅如此,“启蒙”还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鼓舞人们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时代自由的精神主要表现在:自然法、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和权力制约说、财产自由,思想自由与个人主义等。美国独立战争也把自由作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摘编自郑晓宇李顺金《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权宣言》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意义。
8 .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代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独立宣言》写道:“我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材料二 《马赛曲》中唱到:“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材料三   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引用了《孟子》和《周礼》中的有关记载,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君民共体”符合“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孙中山说:“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和观点?独立后的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说明这一体制对当时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
(2)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曲》被广泛传唱。依据材料二你认为《马赛曲》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集中体现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对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的特点。
(4)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借鉴中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2022-11-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旅游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

材料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简表

年份人物及事件
1532意大利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首次出版,该书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摆脱了中世纪以神学为中心的政治理论的羁绊
1534英国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被称为……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
1641-1648法国谈判代表杜·沃柯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全权代表鲁左在汉堡会晤后,决定举行一场“双规”性国际会议。该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明确规定了一些影响至今的外交关系理念、机制和原则
1762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1789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
1814-1815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该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材料二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阅读材料一,概括16世纪到19世纪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阐释材料二的观点。
2023-01-06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10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是这场启蒙运动的中心……不过,这种人员和思想的碰撞主要是在妇女主持的沙龙里进行。举例说,德·杰斐琳夫人大约从 1750年起,在长达25年期间,设宴组织了一次次艺术家和作家的交谈会……她也欢迎来访的外国人,如来自英国的贺拉斯·沃波尔和大卫·休谟,以及后来成为波兰国王的年青人斯坦尼斯·波尼亚托夫斯基。沙龙和沙龙女主人,促进了文人共和国普世思想的发展,在这里,天才和创造性胜过贵族名门出身……苏菲·孔塞多的沙龙在拿破仑执政的岁月中,一直是温和反对派的中心。许多19世纪的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就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后的这些沙龙里。

——摘编自()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启蒙到大革命:理性与激情》

材料二   本杰明·富兰克林主张种族平等,反对奴隶制,要求黑人、印第安人都应与白人享有同等权利。他认为北美殖民地无代表出席英国议会,因而有权拒绝纳税。面对日益计划的矛盾冲突,他主张和平解决,在英帝国范围内实现自治和统一。但独立战争爆发后,他转变了态度,坚决拥护美国独立。

——摘自丁建定 刘波主编《世界通史(近代试卷)》材料三

从《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倡导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推崇普选制与议会制,主张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此外,在大革命中形成了近代化实践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大革命中非理性的群众运动过于剧烈,也给人类带来血的教训和深刻反思。

——摘自楼均信《法国大革命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沙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美国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异同。
2022-12-0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