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上,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为了满足粮食税条件下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苏俄政府采取租让、出租等方式,把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法令,国家除直接管理约4500家最重要的大型企业,其余企业都可以出租给合作社或私人经营。1921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还原业主经营,实际上使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苏俄相比,新中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2 . 1935年,苏联年轻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顿巴斯--处设备并不先进的煤矿创造了单日采煤量的世界纪录。此后,苏联全国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一场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劳动竞赛运动(史称“斯达汉诺夫运动”)。该运动的兴起反映出当时苏联
A.逐渐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B.工业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C.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强烈D.已具备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3 . 1920--1921年,苏俄遭遇了连续两年的大旱,如此一米,大面积饿死人的情况,就不能避免开了。苏俄这样大规模的饥荒,引起了人道组织的注意。1921年7月26日,美国救济署长胡佛表示可以向苏俄饥民提供必要的援助。据此可推知,苏俄当时
A.生产关系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B.对国际市场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C.消除了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对抗D.自然灾害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
4 . 据统计,1927-1928年,苏联粮食的商品化率为l5%左右;1928年实行农副产品义务交售制之后,在粮食总产量基本没变的情况下,苏联粮食的“商品化率”几乎增加一倍。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B.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运用行政手段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5 .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农业集体化以后,集体农庄(包括农民)与国家之间形成实行义务交售制的经济关系。义务交售制采用买卖的形式,但农副业产品不是商品,而是被征购的劳动产品,实际上是“贡税”。该做法
A.优化了国民经济的格局B.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
C.提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D.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2022-01-21更新 | 741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十月革命前,列宁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必定要消灭私有制和商品经济”;1921年,列宁提出“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这一变化
A.有助于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实现了苏俄工业化建设
C.实现了苏俄社会制度的转型D.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
7 . 1931年,苏联实施工资改革,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将非熟练工人和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从1:2.8扩大到1:3.6,并实行刺激性较大的累进计件工资制。这一改革
A.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破坏B.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精神
C.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推动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形成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大事记

1900年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910年代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组织方式,开创现代汽车工业;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开始“一五计划”;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年代罗斯福新政;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19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马歇尔计划实施;经互会成立
1950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19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亚太经合组织成立;英美调整社会福利等政策;电子商务兴起
1990年代欧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涌现;二十国集团(G20)成立;美国出现“新经济”现象;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亚洲金融危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图表中至少两个时代中的三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提炼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个事件或现象,论题明确,史论充分,结论恰当,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经历了3个关键性步骤:一是1927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指示》;二是19294月,全苏第十六次党代会对五年计划草案进行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三是19295月,全苏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之具有法律效力。1929年,苏联利用西方资本家迫切向外输出商品的需求,大量引进外国设备与技术,引进西方专家指导建设。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这期间人民群众以极高的劳动热情从事基础工业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成为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徐浩然《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二   "一五"计划草案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7月第一届金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在苏联政府帮助下,尤其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多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发展。

——摘编自新华网《新中国档案;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制定“一五”计划的相似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制定“一五”计划的不同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一五”计划的相似意义。
2022-01-05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集才中学老城分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发行的招贴画。招贴画以鲜明的主题,高尚的内涵,振奋人心而非含蓄、模棱两可的物象来表达宣传意图,在一个宣传手段不那么多样化的社会里,通过画面和文字将政治信息无声地传达给每一个观众。苏联发行此招贴画意在
A.鼓舞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B.积累战胜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
C.树立劳动人民主人翁意识D.推动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2021-12-02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