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俄建立之初,货币十分混乱。1918年国内战争爆发后,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卢布贬值严重。192210月,苏俄国家银行按照金本位制的模式,以对工业和商业短期贷款的方式发行切尔文券,有0.51351025切尔文六种面额,随着贷款的偿还,再回归银行。1924年发行以金卢布为货币单位的国库券,作为切尔文券的辅币,面额在5金卢布以内。政府还逐渐按照比价依次以新卢布兑换旧卢布。这次货币改革是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探索如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

摘编自王小龙《苏联1922—1924年的货币改革:回顾与评价》等

材料二: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留存着通货膨胀的痕迹。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发行新版人民币的条件基本成熟。1955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版人民币,缩小人民币面额,更好地发挥人民币在计价、流通和支付中的作用。新版人民币面额,主币分为1元、2元、3元、5元、105种,辅币分为1分、2分、5分、1角、2角、56种。每种券别版面均印有汉、藏、蒙古和维吾尔四种文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决定采取新旧人民币不分对象、等价划一的兑换政策。1955610日,新版人民币在市场上已全部取代旧版人民币流通。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编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1922—1924年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1922—1924年货币改革和中国1955年货币改革的异同,并简要评价1955年中国货币改革的意义。
2024-05-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掀起了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如城市主义者构想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未来集合式的理想住宅,另一批建筑师则积极探索经济性和集体性的现代住宅形式。这一系列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苏联(     
A.依靠行政命令推行城市化B.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C.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盛行D.社会主义与工业化的时代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列宁指出:“一战后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的国家是小生产国,而新经济政策恰恰是能够使社会主义经济和苏联的小生产经济结合起来。”他在此强调(     
A.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依据B.必须不断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C.苏俄经济建设面临困境D.允许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存在
2024-05-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9年,苏联的对外贸易额从1930年的16.43亿卢布降为2.7亿卢布,同时外资企业逐渐被取消,外国技术人员也纷纷回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又压缩了在战前曾有所增加的与西方的经济联系。这表明当时苏联(     
A.积极利用西方技术和人才B.经济模式日益封闭僵化
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确立D.排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2024-05-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府的强力控制,几乎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经济活动主要是靠自由市场来组织的地方,人们才可能普遍地对未来充满信心,经济才可能繁荣发展。强势大政府的兴起非但解决不了市场失灵的问题,而且限制个人自由,窒息了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发动机——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政府占用了本来可供民间使用的资源,压缩了个人发挥的空间;扭曲了民间的激励机制,社会停滞,企业和个人逐渐退化。处在政府保护下的企业丧失创新的动力,将资源用于游说和贿赂政府,以便继续享受排斥竞争的行政保护政策;个人则依赖政府的福利开支,不再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几乎人人都能吃到“免费”的大锅饭,但却人人都吃不饱。对消费者的最大威胁是垄断,不论是私人的还是政府的垄断。保护经济和消费者的最有效方法是国内的自由竞争和遍及全世界的自由贸易。

选择一个国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表明态度,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列宁强调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心,更加重视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做斗争,把反对贪污受贿作为政治任务,将蜕化变质的党员清除出党,从1921年8月开始到1922年3月结束,历时七个月,近16万名党员被除名,占党员总数的24.1%。上述举措的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内忧外患
B.新经济政策导致国内经济困难
C.局部恢复私有引发执政党困境
D.斯大林模式尚未指导经济建设
2024-05-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因经济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尽快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中国志士仁人的共识,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要将工业化置于首位。就当时来看,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化基本上有三种:一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二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日;三是苏联。……上述三种工业化道路,与当时中国情况最相近、最可行的是苏联的道路。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与苏联一样,新中国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一事实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被连年的战乱和外敌的入侵不断放大。旧中国工业生产所表现出来的轻型化结构非常明显,1933年在中国的工业资本中,制造生活资料的资本所占比重为92%1946年下降至88%,其中纺织业占35%、食品业占15%。也就是说,在工业部门内部,轻工业始终占据绝对优势,重工业的发展极其缓慢。不仅如此,中国经济还缺乏独立性,20世纪30年代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包括钢铁、电力、航运等,都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干预和控制。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以来世界上三种工业化模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选择苏联模式的工业化战略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21年苏维埃政府决定,允许私人经营零售业作为国营商业的补充;1922—1923年,私营贸易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4%,其中全国零售贸易额中私营占75%。这说明当时苏俄(     
A.社会主义过渡方式进行调整B.国营商业企业缺乏竞争力
C.私营商业成为国家经济主体D.政府对商业干预能力减弱
2024-05-12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9 .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国会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规模迅速扩大。在广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扩大。1689-1763年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屡开战端。在整个18世纪,英国成为贩卖黑奴的国际中心。在国内,政府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输入,奖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以低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以上种种原始积累手段为工业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前提。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开始。

——摘自蒋孟引《英国历史》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是可以克服的。在这方面,工业国有化和银行国有化大大帮助了我们,使我们能够迅速聚集资金,把它转用到重工业方面去。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的演说》(1946年2月9日)

材料三中国作为后发工业化的国家,在推进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国情选择工业现代化道路。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面临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基于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良性互动,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新型工业化思想。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超越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又突破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跳跃”。

——摘编自陈健等《新型工业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原始积累”的手段。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部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不同”。结合所学,概述苏联国家工业化的成效。
(3)综合材料一、二、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2024-05-1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至1928年年底,苏联同欧美大公司签订了40多项技术合同;部分欧美的先进工人也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到苏联帮助其工业化建设;苏联还选派一部分青年专家出国学习。据此可知苏联(       
A.缓和了和西方国家的关系B.继续推行列宁新经济政策
C.致力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D.借助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
2024-05-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