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7月,《申报月刊》在其创刊一周年的“特大号”上设立“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成为中国思想界第一次以“中国现代化”为主题进行的思想交流和交融。以下是一些作者的看法:

学者罗吟圃在《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我见》中谈道: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含义是废除生产机关的私有制度,尤其是主张社会大众应该握住国民经济的最高权……使中国现代化,最急需的是在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集体生产……如果能决心依照社会主义所主张一样……中国的前途才有希望。

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唐庆增在《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中谈道:社会主义只适用于贫富不均的国家。社会主义重分配,而我国当前的问题是生产落后……在贫困国家……当设法增加其富力……利是人类的本性,搞资本主义,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投资欲望越强,资本自然会增加;如果搞社会主义,则人民之获利的希望小……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不能自拔。

学者张素民在《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中谈道: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

——摘编自《申报月刊》1933年第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申报月刊》的作者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不同看法。(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是苏联给共产国际拨款(单位:万美元)的发展曲线图。据此分析,这些拨款(       
A.源于苏联经济建设的突出成就B.保证了共产主义运动持续高涨
C.受苏联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D.推动苏联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
2024-04-08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7年9月,列宁认为俄国的资本主义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到1921年,他又说:“看一下俄罗斯联邦的地图吧……乡村同铁路,即同那连接文明、连接资本主义、连接大工业、连接大城市的物质脉络往往相隔几十俄里,而只有羊肠小道可通,确切些说,是无路可通。”这说明列宁(       
A.强调发动苏维埃革命的必要性B.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路径
C.主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D.洞悉俄国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2024-04-08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许多新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工程都是由美、德、英、法、意等国的公司直接帮助建立的。如在国防工业方面,有20多家美国公司帮助苏联制造飞机发动机、轰炸机、战斗机,法国和意大利的公司为苏联制造50艘驱逐舰提供图纸,英国一家公司为苏联提供了坦克设计图和模型。据此推断(     
A.欧美国家大力支持苏联反法西斯斗争B.苏联实行了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政策
C.世界经济大危机为苏联提供发展契机D.世界市场良性发展推动了苏联工业化
2024-04-08更新 | 35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范围内自由主义的失势也影响到中国知识界。 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知识界谈论和主张社会主义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像李大钊等人那样信仰社会主义的并不多,其中就包括了胡适等一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不少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希望当局能向苏联学习,迅速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他们看到了苏联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却未能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施实际上是长期的渐进过程。1933年初《东方杂志》的“新年梦想”征文中,虽然有20多篇文章不同程度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集体诉求,但几乎没有一篇从学理的层面加以阐述的。与五四时期比较,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想明星则寥寥无几。其后,由于民族主义思潮高涨,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逐渐趋向没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下。

——摘编自郑大华、谭庆辉《20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简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6 . 1919年7月,列宁指出:今年春夏,城市工人大约只有一半的粮食是从粮食人民委员部那里得到的,另一半不得不从投机商那里得到,前一半支出占他们全部购粮支出的十分之一,后一半占十分之九。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
A.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显现B.市场机制得到政府认可
C.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艰巨D.经济和政治上潜藏危机
2024-04-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物价如下:小麦每公斤按9.7戈比(1卢布=100戈比)出售,马铃薯4.7戈比,蔬菜19.2戈比,牛肉20.3戈比,猪肉67.2戈比,牛奶25.2戈比,同时期的苏联全体职工月平均货币工资为64.2卢布,苏联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     
A.斯大林时代的农业集体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
C.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粮食税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农产品采购制
2024-04-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苏联是冷战时期的大国之一、其发展予人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力量对比的变化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前提条件,……二战后,东欧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相继建立,使社会主义形成世界范围的体系,达到了世界领土的26%和人口的35%。第三世界爱好和平的中立和不结盟国家的成长壮大,使社会主义阵营在反对新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了可靠的同盟军,国际舞台上开始出现由欧亚两洲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广大的“和平地区”。

其次,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客观依据。苏联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前8个月完成……农业前景同样使人感到乐观……苏联军事力量也有明显增长,在核武装及共运载工具上的进展使苏联“掌握了抵制战争力量的东西。”

第三、武器的破坏力使核时代的和平共处有了更为迫切的必要性,它使人们重新思考把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防止战争及和平共处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性质。和平共处对人类命运和各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关注使之有可能赢得广泛的支持。

——梁智华《论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苏联剧变的根本性原因是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也就是说,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弊病太多,已经走不下去了,已走入了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变迁的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中去寻找。对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亦应从制度中去寻找,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些领袖人物。……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二战后还推行到东欧各国。在1933年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后,苏联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里利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保证了经济高速发展,在其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本上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模式的弊端也在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离科学社会主义越来越远。

——陆南泉《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和中国应吸取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形成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2024-04-04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能力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领导人在任时都领导苏俄(联)进行了农业方面的改革。

问题:
(1)图一领导人在任时在农业方面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2)图二领导人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工业关系问题的?为此在农业方面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
(3)图三人物改革时,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4)从以上人物在农业方面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024-04-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的比重,俄国共产党人必须面临这些特殊的条件和环境去探索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战争结束后,农民的不满几乎要发生暴动,列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只有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达到的技术和文化成就,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当时的苏联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化为租赁制和租让制两种形式。租让制就是将一些大型企业、矿藏、森林按照一定的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租让期一般在20年以上。

——摘编自王晓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建立这种中国式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因此,中国必须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中介,才能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早在革命胜利之前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构想。1939年底、1940年初,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的说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王丽荣《试析中俄两国的“新经济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经济政策和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理论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新经济政策理论进行阐释。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