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社区重新进入政府的决策视野,积极的公民权利和社会融合成为公共政策的主旋律。“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急剧下降。”“政府逐渐从服务供给的垄断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购买的最大雇主,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照顾政策。”发达国家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得以扩大,在美国发展出一些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社区发展公司”……在英国,一些社区志愿者组织相继出现,陆续进入社区治理领域。

——摘编自吴晓琳、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城市基层治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基层管理呈现的主要特点。
2023-11-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建立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中国共产党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方针,逐步由“全部包揽”向“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转变,形成了由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所构成的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材料二   与高消费并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可以上溯至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济贫法。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1932年,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但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实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北欧五国,最突出的是瑞典,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它(福利政策)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称作难以治愈的“瑞典病”,它是一种由福利国家政策而引发的现代社会病。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特点,并指出“瑞典病”的表现。
2023-08-2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英国工党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有选择的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成为每一个英国公民都可以享有的基本权利。19487月,当《国民保险法》《国民保健法》等法律在全国生效的时候,英国首相艾德礼发布讲话,他说,即将开始生效的各项社会保障法,对每一个英国公民都是普遍的和有效的。英国政府社会保障立法涉及英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几乎所有方面。这些社会立法所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人在未成年时享受母婴补贴、家庭补贴以及免费学校餐待遇,成年时期享受失业保障、健康保险、工伤保险等。英国政府制定的这些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政策与措施,使得英国建立起一种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焦晓鹏《战后英国福利制度变革评析》

材料二   19591964年,英国公共开支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而其中除防务之外,福利开支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19651966年度的这项开支(包括教育)达到65亿英镑,而20年后则接近920亿英镑。20世纪70年代,英国“滞胀”现象达到高峰,年均经济增长率在2%以下,有时还出现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保守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于1979年以一票多数击败工党政府,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上台组阁。撒切尔政府大量削减各种补贴,包括住房、医疗、失业、教育等,这些削减对社会下层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它不敢根本否定福利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期间以及二战后初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撒切尔政府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政府应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哪些角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连年战争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大量难民、灾民、移民涌入陕甘宁边区。为帮助这些困难群众在边区(解放区)生存下来,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救助政策,如《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难民办法的布告》《陕甘宁边区优待移民难民垦荒的条例》《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同时,边区政府将直接救助和生产性救助相结合,强调以工代赈和群众互助,通过开荒、灭蝗、挖野菜等生产自救活动,带领灾民恢复生产。另一项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制度是拥军优属政策,边区政府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抚恤暂行办法》《晋察冀边区荣誉军人抚恤办法》《苏中区优待在乡荣誉军人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军人及其家属可享受的物质及精神优待作了明确规定,如革命伤残人士可领取抚恤金、补助金,对军烈属要在生产资料及生活物质上予以帮助等。

——摘编自林淑周《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保障的百年探索实践及启示》

材料二   欧洲各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社会保障制度步入全面建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相继完成了有关立法工作。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亦是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经济繁荣、税收大幅增加的鼓舞下,西欧各国政府盲目乐观,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开支,增添保障项目,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津贴标准,放宽受惠者条件,结果导致社会保障费用持续大幅度增长,进而使这一制度因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危机而面临严重困难,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欧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严重,政府财政赤字增加。面临这一新的形势,西欧各国政府均对此前形成的具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摘编自郑文彬《社会保障——欧洲社会的稳定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边区(解放区)政府采取的救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政府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期的英国国内矛盾突出,民生问题此起彼伏;而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不仅使这一情况加剧,也使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被进一步放大。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以“福利国家”来对抗纳粹的“战争国家”,催生了《贝弗里奇报告》。战后英国随之掀起了一个实践“贝弗里奇计划”的高潮。成立于1900年并致力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工党在1945年大选中获胜,组建了工党政府,并相继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儿童法》《住房法》等社会保障法律,英国逐步被建成为现代的福利国家。

——摘编自孙涛《福利国家建立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1972~1973 年度与1981~1983 年度英国福利支出比较表 单位:百万英镑

年度

项目
教育国民卫生服务住房国民困难补助家庭补助保险金
1972~197338.5028.0017.006.814.2136.80
1981~1982138.02144.0152.0149.1036.67206.01

税收与福利支出对收入的影响表:(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每月收入5080100130
儿童津贴13.0013.0013.0013.00
家庭津贴22.5517.6013.898.29
家庭收入补助22.507.5000
家庭免费早餐5.005.0000
纳税0-7.88-13.88-19.88
国民保险-4.50-7.20-9.00-10.80
实际收入108.55108.00104.01110.61

材料三:由于失业津贴较高,再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社会救助,英国许多失业者不愿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甚至出现一批从来没有工作过的成年人,其数量高达100万,他们多在街头游荡,无事生非。另外,由于福利支出所需资金最终是由就业者来承担的,这就使得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因而企业主努力采用各种手段裁减人员,或者将企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

——材料二、三摘编自刘章才《英国“福利国家”困境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认识。
2024-05-3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次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列为一项国家制度。1952年,《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中进一步规定,散居的少数民族同胞一样享有民族平等权利,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得到较好的保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要“关心少数民族人民在生活和发展中的特殊需求,解决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和疾苦”。

——摘编自郭夏坤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黑人开展了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一系列法令和法规的颁布使得种族隔离制被废除。受此影响,政府制定了“肯定性行动”政策及相关法令,以期消除少数民族、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受到的歧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允诺将致力于解决长期忽视印第安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痼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印第安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另外,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0 月,白人失业率为7.0%,非洲裔失业率为14.3%,拉丁裔的失业率则为 10.0%。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对于少数族裔权利的承认与保护,强调不同族裔文化的独特性与平等性,反对排斥和压制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理念,使得美国马赛克社会的色彩更加丰富,那么千万不要以为马赛克的主色调已经改变,它仍然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

——摘编自雷振扬等《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二战以后美国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国、二战以后美国民族政策制定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英国有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英国的福利国家体制,终于得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稳定下来。二战后,英国历届工党、保守党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在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及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妥协,遵循“中间道路”,奉行“共识政治”,在二战结束后的若干年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步入了“丰裕时代”,并建成了“福利国家”。

——摘编自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材料二   1951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养老基金来源、职工领取养老金年龄和退休金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这实际上将城镇养老制度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二者在养老基金来源、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然而,1958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写明该暂行规定适用于国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员工,表明分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统一了起来。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则以农业合作化制度与农村合作社为基石,《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均提到农村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要做到“五保”。

——摘编自邓大松、李芸慧《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建成“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以此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政府出钱建立养老保障。1974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1986年的《税法改革修正案》、2001年的《经济增长与减税调和法案》、2002年的《公司改革法案》,这些法案规定雇主要为其雇员建立私营退休金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发展和鼓励个人养老储蓄,以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经过不断调整与发展,美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系统。

——摘编自李连芬、刘德伟《美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2022-06-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帮扶弱势群体措施(部分)

记述

出处

1

武德七年,始定律令……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旧唐书》

2

悲田出于释教,并望改为养病坊,其两京及诸州。《唐会要》

3

其孝义之家,赐粟五石。高年八十以上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岁加绢二匹。《唐大诏令集》

材料二   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穷人贫困并非因为自身,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08年的第一个《老年人养老法案》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力度。这样现代意义上的福利思想在英国开始萌芽。不过与二战后相比,当时英国社会福利的范围还是比较狭窄的。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等《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只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帮扶弱势群体的主要途径。从社会教化的角度,简述上述帮扶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英国政府进行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大力推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1946年通过《民用航空业法》,将民航机和航空站收归国有,并成立了直属国家控制的三家航空公司。19471月政府又将海底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各公司国有化。1945年先后将技术水平低、长期亏损,需要动用巨额的资金才能进行技术改造的煤炭、钢铁和电力工业部门国有化。194510月通过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法案》,以方便政府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同时继续执行1944年保守党政府通过的教育法案,194611月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法》,使居民享受免费医疗。从1945年到1948年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制度。工党政府所实施的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因而受到英国人民的欢迎,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2022-07-27更新 | 21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