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美国召开,在小组讨论中与会学者展开学术研讨,下表是部分学者的发言统计。这表明他们旨在(     
发言者主题或主要观点
阿根廷学者提安纳前西班牙美洲医学的东方元素
华裔美国学者刘敦励中华文化对哥伦布之前美洲文化的影响
匈牙利学者巴迪尼匈牙利语和苏美尔语有着“同一性”
A.扩大苏联社会主义影响力B.抵制美国的“金元外交”政策
C.推动亚非拉国家走向联合D.反对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学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4年,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著作《极端的年代》出版发行,在该书中他把20世纪(1914-1991年)的世界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段并概述了相应的阶段特征,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时段

阶段特征

1914-1945年

大灾难时代

1945-1973年

经济异常繁荣,社会重大变迁的的黄金年代

1973-1991年

分散解体、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天崩地裂年代
结合所学知识,对霍氏任一历史时段的阶段特征提出不同见解,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相继出兵镇压了马来(西)亚共产党游击队、肯尼亚“茅茅运动”等,使英国背上了约70亿英镑的国际债务和200亿的国债。此外,不仅亚非独立国家纷纷指责英国的这一帝国主义行径,美国也指责其妨碍了西方对苏冷战中自由世界的团结。这些现象(     
A.表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已出现质变
B.推动了美苏两国冷战对抗态势的加剧
C.利于推动英国对殖民地政策的调整
D.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开始分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蕃)》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印度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亚洲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埃及在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坚持游击战争,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者
拉丁
美洲
尼加拉瓜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卡德纳斯总统进行民主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材料三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王春良主编《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察下图,判断该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     
A.不结盟运动成员国B.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实践由一国到多国
C.战后第三世界国家D.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趋势
2022-02-21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8年10月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举行的第二届全印尼青年大会上,来自全国各种族,不同语言、宗教和文化背景的青年宣誓要忠于“一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一个民族,即印尼民族;一种语言,即印尼语”,这表明
A.印尼共产党成立B.印尼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C.印尼民族党成立D.印尼人开展不合作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