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1688年后,辉格党把“光荣革命”与威廉夫妇继位放到宪政与专制政体之间长期斗争的历史长河中,视其为英国宪政传统发展的必然阶段,视威廉夫妇为英国宪政的保护神。辉格党如此塑造威廉的公众形象主要是为了(     
A.揭露历史真相B.延续宪政传统
C.增强君主权威D.维护政局稳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弹劾制度创立于秦汉,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和继承。中国古代御史可弹勒一切官吏,其中,犯法违纪的朝廷命官是御史弹劾的重点对象。御史纠弹内容极为广泛,凡官吏失职,违法犯罪,以至个人思想品德、生活作风、婚姻亲事、酗酒失态等,无不在纠弹之列。御史的弹劾程序包括提出弹劾、受理弹勃、审理弹动到裁判弹劾等过程。在大多数时期,不必通过上级层层备案或报批,奏疏可直达天子。

-摘编自邱永明、朱莲华《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探析》

材料二 在中古英国,弹劾主要是议会与国王之间就控制政府而进行的权力斗争形式。从表面上看,议会针对的似乎是政府官员,但从根本上,议会是要通过打击依附王权的政府官员,来主体的操纵的情形较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各方严格遵守法定的或约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弹劾过程中,下院的控诉、被弹劾者的辩护和上院的判决甚至是国王的赦免和批准判决的行为,都是严格按照制度本身的要求进行的,致使弹劾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制度化的特征。

-摘编自汪庆红《监察与制衡——古代中国与中古英国权力控制模式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弹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英国弹劾制度与古代中国相比的不同之处以及共同价值。
3 . 现代英国地方政府体制采用议会制,其结构是:议会由当地居民普选产生,拥有立法权、决策权、人事任免权、市政预算权、行政监督权。议会下设各类委员会,委员会既有议会审议权,又有行政决策权和执行权。材料所体现的英国政治制度或原则是(     
A.地方自治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D.中央集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写道:“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创新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制度的变革过程,是支配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则、规范和惯例的进步,并改善个人、组织与其外部环境,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各种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有更大提高。可见,制度创新在整个社会创新体系的运行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制度创新有助于政治观念更新,有助于政治结构合理化,有助于政治行为进步,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创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良性制度代替非良性制度,效率高的制度代替效率低的制度的过程。

——摘编自李景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根据材料,围绕“制度创新”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5 . 英国革命推翻了查理一世统治,但从革命的上层领导者到社会百姓,许多人仍希望身为囚徒的查理一世复位。在议会对国王的审判中,多数人是勉强的。这一现象表明在英国
A.政治传统影响民众心理B.民众普遍支持国王专制
C.议会处死国王是非法的D.封建王权依然高于议会
6 .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50多年时间里,大量提议议会下院改革的法案没有一个获得通过。有些城镇规定拥有一定不动产的居民,才有被提名的权利。在1820年左右,英国下院超过半数的议员实际上是由近500名大土地贵族选出的,这些大贵族多数又是议会上院的议员。这种“上院选举下院”的情况表明,当时的英国(     
A.土地贵族依然把持国家政治权利B.封建势力阻碍了工业革命
C.政党政治加剧了议会的政治分裂D.君主立宪制遭受重大冲击
2024-05-15更新 | 40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61年3月,英王乔治三世任命布特为国务大臣,筹划与法国媾和“七年战争”。首相皮特声称要“对人民负责”,将战争进行到底,布特的亲信格兰威尔伯爵却说:“这位先生谈到对人民负责,这是下院的惯用语。他忘记了在内阁中,他只对国王负责。”这反映出(     
A.议会政党权力竞争激烈B.君主在国家政治中作用明显
C.光荣革命成果付之东流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和完善
2024-04-05更新 | 32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下表所示为1689~1884年英国政治的发展情况(部分)。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时间内容
1689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律由议会制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1701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位
1721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1876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
1884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A.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B.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
C.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明显贵族色彩D.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渐进性
9 . 在18世纪上半叶,很多法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曾亲往伦敦考察;瑞士人穆拉尔撰写的《英法面面观》成了法国人了解英国的窗口,该书在18世纪20年代销量很好,再版了四次。当时法国掀起“崇英热”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光荣革命具有借鉴性B.启蒙运动推动其思想解放
C.英国经济和政治实力强大D.启蒙运动最初发端于英国
10 . 1974年的英国大选中,保守党赢得多数普选票,但两党实际获得的议席席位都未过半,议会出现了悬滞状态:保守党与第三党的结盟谈判又陷入僵局、女王最终选择了工党组建少数派内阁。这表明当时英国(       
A.议会选举程序存在漏洞B.政党分权阻碍民主政治
C.国王扮演重要政治角色D.君主立宪制度仍需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