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推动诸侯扩充疆域B.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018-11-27更新 | 391次组卷 | 34卷引用:【校级联考】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末历史试卷
2 . 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     )
A.基础B.形式C.对象D.作用

3 . 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材料二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2)根据该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以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构想为基础,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留下每代人智慧烙印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实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了什么?

4 . 邾城,为举水河畔的新洲城。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邾城由此而名。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
C.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
D.血缘分封是拱卫王室的手段
5 . 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
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
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7 . 据载,太公吕尚封于营丘。他到位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而周公长子伯禽受封治鲁也经历了一番“变其俗, 举其礼”的建国过程。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
A.传播周礼,促进 文化认同
B.开疆拓土,长治久安
C.稳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
D.屏藩王室,神化王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奭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贵族的叛乱
2018-05-20更新 | 8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书记载,和受封者一同前往封地的人员,除其所辖的官吏、家族、亲朋外,还有周天子赏赐的奴隶。各诸侯国居民在族属上虽仍以周人为主,但已发生很大变化。这表明
A.分封制已无法维护周政权B.西周分封制有顽强生命力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D.封国制度有利于民族融合
10 . 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C.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2018-05-08更新 | 73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