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礼乐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中的青铜器物为簋,是中国古代的器皿,也是重要的祭祀礼器。西周时期,其使用数量有严格等级限制,根据史书记载,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而诸侯则使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使用五鼎四簋。战国以后慢慢就不用做礼器,其使用较为随意,只做为普通餐具。簋功能的变化(     )
   
A.反映了铸造技术的进步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C.改变了民众的饮食习惯D.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
2023-11-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周礼》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其位,王南乡(向),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声明而弊谋。”该史料反映了西周政治(     
A.“三公”制约王权的集中B.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
C.“外朝”成为权力的中枢D.强化贵族等级的界限
2023-11-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的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根源,礼学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礼”是内容,“乐”是形式,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是治国的基本要素,礼乐的这种治国内涵被无数统治者沿袭采用。儒家认为,礼乐因人情而设,有节制性情、提升道德的作用;“礼”的和是“中和”,礼以和为贵,就是在尊重各个阶层权利的基础上,要求人尽自己的义务而达到和谐,这种思想在当代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刘丰《儒家礼乐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迪》

材料二:法治和德治都是实现人治的工具和手段,以维护君权为目标。但儒家德治的保守性适应不了当时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而法治思想完全忽视并否定道德价值的内心自觉作用,只有儒法融合发展,才能克服彼此缺陷。秦亡后,汉朝统治者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经过汉初的无为而治的过渡,德治与法治在汉武帝时期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在汉武帝的支持下,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自此,封建统治者把德法并用,德主刑辅作为治国的策略,礼法文明开始取代礼乐文明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王欣《先秦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三: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宋之际,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出现了文化转型期,唐朝统治者对世家大族的压制,客观上使得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家族的约束和保障,传统的礼法之学渐渐崩溃,家族文化逐渐解体,文化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个人精神逐渐得到释放,民风渐变。到了宋朝及以后的时期,随着选官制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逐步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平民文学兴起,白话小说大量涌现,市民文艺广受欢迎。新的平民学者群体也不断壮大,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平民精神。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德治法治融合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古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11-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周礼中,从周天子到公卿、诸侯、大夫、士,祭祀所用器具有所不同,数量多少有所不同,祭祀方式有所不同,而且服饰花纹也有所不同。周礼中的上述差异体现了(     
A.等级制度的产生B.宗法制度的确立C.分封制度的发展D.礼乐制度的严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描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时指出:“有分治之国,无统一之政,有共治之臣,无专制之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政体以分封制和等级制为基础B.诸侯争霸和割据贯穿始终
C.这一时期始终礼制崩坏社会动荡D.士阶层在改革中开始崛起
2023-11-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谷梁传》记载说,春秋战国时期,一年中农隙的时候有春菟、夏苗、秋弥、冬狩四次练兵习武。田猎时规定,禽兽跑出所设定的田猎范围之外,就不再追杀,这是取战争中不追杀奔跑的败军之义。射中的禽兽如果伤在面上、头上,就放掉不要,取“不杀投降之人”的意思;射中的禽兽太小,也放掉,取不虐幼小之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该时期(     
A.崇尚战争的技艺和勇敢精神B.严格遵循“仁”和“礼”的原则
C.贵族活动礼仪化色彩依然浓厚D.军事演习已经有明确的规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逸周书》记载,西周初期的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郭方七十里”,此为天子之城的规制。《左传》记载,(鲁)隐公时大臣祭仲说:“先王之制,大都(诸侯国的都城)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这些规则反映了西周(     
A.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B.神权统治色彩的消退
C.家国同构的内外服制D.土地国有制走向没落
2023-11-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图为汉代画像《周公辅成王》,中间孩子的榜题为“成王”,左边之人为“周公”,右边之人为“召公”。该画像表达的是(     
A.郡国并行制度B.休养生息政策C.汉代孝道思想D.君臣伦理观念
2023-11-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10月调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国语·周语上》记载:(周)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这说明西周(     
A.君主专制得以确立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C.国家治理成效显著D.监察体系较为严密
2023-11-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到“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世卿世禄制
2023-11-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