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礼乐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结合考古成果和史料分析,指出商朝充满暴虐,姬旦不惜修改历史、曲解《易经》以图消除这段历史记忆,并重建新的文明取而代之。直到近代,李鸿章提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姬旦创设的文明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周礼B.内外服制C.分封制D.礼法并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下图),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历史学家解读为“让我安顿在中国这个地方”。材料中的“中国”指当时(     
A.中华民族的发祥地B.华夏文明实现大一统
C.周统治的地域中心D.商王控制的王畿地区
2023-12-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A.体现了西周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出现
C.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
2023-11-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礼记·坊记第三十》载,“《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礼君不称天,大夫不称君,恐民之惑也”。《礼记·曲礼下》又载,“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以上说法旨在(     
A.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B.倡导封建集权的政治制度
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D.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
5 . 据《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卫国的巫师),使(巫师)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不听,三年,乃流王于彘(地名)。这说明当时(     
A.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B.原始民主传统可制约君主
C.宗法制分封制走向解体D.高度集中的权力受到挑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西周时,天子分封诸侯,皆有策命,如封晋时训晋国君主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同时还要赐给诸侯信物——“命圭”,使诸侯“朝觐执焉,居则守之”。这些做法(     
A.加强了专制集权B.践行了儒家政治理念
C.确立了宗法制度D.有利于维护礼制秩序
2023-11-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咸,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的?
2023-11-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礼记·乡饮酒义》:“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乡饮席位看堂上堂下之别,如图所示,根据材料可知,乡饮酒礼(     
A.促成长幼有序的社会风气B.是西周确立的政治制度
C.追求人人平等的有序社会D.反映出礼乐制度教条化
9 . 商朝统治者认为:“我生不(死)有命在天”,因此“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建立后,统治者认为:“天矜(怜悯)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并确立了“敬天、明德、保民”相统一的治国思想。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世俗王权的日益扩大B.天命观念遭到质疑
C.人文意识的逐渐增强D.民主观念出现端倪
2023-11-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周早期的殷遗墓葬中,铜器的形制大多具有浓厚的商代遗风,出土铜器所见酒器、食器大致相等,既有商礼重酒,同时又有周礼重食的特点。在西周晚期的殷遗后裔的墓葬中,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重食特点,代表商文化的饮酒器基本消失。这反映出(     
A.西周继承发展了殷商文化B.中华文明多元性凸显
C.西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D.分封制推动文化认同
2023-11-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