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礼乐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人“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子路在生死攸关的搏杀时刻不肯“免冠”,这折射出(     
A.礼乐制度塑造士人品格B.先秦思想家的道德诉求
C.代表封建贵族价值标准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以来,黄河中下游静态的部落生活渐被战乱、征服和群体杀戮打破,华夏旧(早期)文明与国家由此产生。

从孕育到成熟,华夏旧文明跨越两千年。和同期的其他古代人类文明一样,它们都属于神权与王权合一、宗教主导的社会。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历史将充斥族群壁垒、杀戮与献祭。

但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

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一种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续到今日。

——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样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图1、图2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     

   

A.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B.得益于铸造技术的进步
C.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D.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4 .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由来已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婚姻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周公制礼便将一夫一妻多妾的嫡庶体制制度化,强调身份的重要性,正如《礼记·内则》所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娶婚被看成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聘娶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完成,其基本精神就是明媒正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缔结的前提。《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并非仅是男女个人之事,而是事关宗族延续繁衍的大事,正如《左传·信公二十三年》所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西周初将“同姓不婚”定为宗法伦理。

—摘编自杨茂义《宗法制与春秋婚姻礼制》

材料二   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其中,汉代的“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准则,也是立法的最高原则,其中“夫为妻纲”为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妻子必须遵循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以丈夫为尊。在结婚要件中,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六礼”;汉朝从人性出发,认为男女年龄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励晚婚。

——摘编自《汉代婚姻制度》

材料三   明代的婚姻制度沿用唐宋旧律,如凭媒而立、家长主婚、写立婚书或者收受聘礼。在结婚年龄上,《大明令·户令》明确规定:“凡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明太祖三年定制:“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即男女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并且禁止“娃娃亲”。《大明律·户律》规定:“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悔者,笞五十。”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婚姻制度与西周婚姻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婚姻制度的特点。
2023-09-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2023-09-0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根据《逸周书·明堂解》绘制的西周进行祭祀活动时明堂的位置安排图。这反映了(     
   
A.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B.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
C.王权独尊的内外服制D.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周代的射箭比赛有一系列的规定:在距离上,“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在箭靶上,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猪;在所行的射仪、射时所配音乐方面也均不相同。这些规定(     
A.说明分封制以宗法制为保障B.有利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体现体育活动的阶级性特征D.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礼记》中对西周时周天子的祭礼和诸多礼仪有较详细的记载,如“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耕籍,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该记载体现了西周(     
A.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B.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
C.天子地位的至高无上D.祭祀程序的庄严隆重
9 . 宗法制:影响:对古代: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____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____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现代: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形成____。但过分强调家族本位与现代________意识有所背离。
礼乐制度:礼乐不分家,“礼之所及乐必从之”。
2023-08-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1课知识清单填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中记载均出自《尚书·周书》,这说明周初(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尚书·康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
A.民主观念已初现端倪B.君权受到百姓制约
C.延续商朝的治国思想D.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2023-08-01更新 | 54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